在实践中触发灵感,在创新中点燃梦想
——黔南烟草“全员全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年7月12日,中国烟草总公司2023年第1号公告公布,黔南烟草自主选育的贵烟22号品种,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这是时隔6年之后,黔南烟草第2个通过“国审”的烤烟品种。
创新,一直是黔南烟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无论是小改小革的QC创新活动,还是自主立题的科研课题,无论是生产前沿的技术突破,还是经营管理中的模式改变,近几年来,黔南烟草迎来了创新路上的“高光时刻”:“定制化”生态烟叶开发模式备受工业企业青睐;“151”精准收购管理模式荣获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便携式编烟器”获全省烟草系统QC成果一等奖;“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田间繁蜂小棚”“烟蚜茧蜂越冬繁育大棚”等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而这些创新成果,大多来自基层一线的普通员工。
是什么激发了黔南烟草全员全面创新的活力?
是制定出台的创新举措,是建立健全的创新机制,是全行业“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浓厚氛围。
厚植创新沃土
“过去我们的创新只局限于烤烟生产技术,现在创新面拓展到卷烟营销、专卖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审计、安全管理等业务管理领域。”黔南州烟草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除了面上的拓展,创新项目的数量也翻了好几倍。
近年来,黔南烟草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两烟”生产经营与企业管理的关键瓶颈问题,系统谋划创新布局和要素配置,全面梳理和调整创新职能,明确技术攻关和创新破题的工作目标,构建全员全面创新职能体系。
“建立起三个创新主体统筹协同、三级创新要素流动顺畅的工作机制。明确机关业务部门作为各领域全员全面创新攻关的牵头部门,县局(分公司)负责创新工作落地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中心职能从过去以烟叶生产技术研发为主,向服务和推动全员全面创新转变。”黔南州烟草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2022年,主动申报科技项目立项的部门就有24个,同比增加20个;申报QC等创新类活动的部门有26个,同比增加6个。
据了解,黔南烟草“十四五”期间明确的创新方向就有19个,新增了低碳精准烘烤、农机农艺融合、数字化转型、智慧物流、“互联网+监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等9个方向的内容,补齐短板领域,指明了全员全面创新的“风向标”。2023年,黔南烟草围绕明确的创新方向,开展科技项目25个、QC课题等创新活动103个,投入研发资金600万元。
厚植沃土,创新的“种子”才能落地生根。
为了激发全员全面创新活力,黔南烟草建立起从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成果推广应用的全过程考核激励机制,配套制定创新考核办法、技术与管理创新奖励办法,根据承担课题项目、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和成果示范推广的工作质量来兑现奖励,持续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创意。
2023年,黔南烟草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质量管理活动奖等12个奖项,累计获奖575人(次),刷新了黔南创新获奖记录,全员全面创新氛围已经形成。
“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快干慢不一样”的激励导向,在这里得到最有力的诠释。
激发“后浪”活力
刘晓昂是黔南州烟草公司福泉市分公司的技术骨干,他的创新成果贯穿整个烤烟生产流程:创新推广的“三带调平法”大大提高了烤烟移栽整齐度和早生快发;“中温保湿变黄密集烘烤工艺”获2020年度创新创效活动成果三等奖;参与的《贵州烤烟成熟采烤机理及技术应用研究》《贵州烟草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贵州植烟土壤保育与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领题的《烤烟霉头病害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每年为烟农减少烘烤损失100多万元;参与研发的“一种烤烟井窖移栽结构”“一种烤烟育苗浮盘清洗消毒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
为了培养造就一支技术高超、业务精湛、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队伍,黔南烟草建立健全一系列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为青年人才搭平台、设擂台、塑舞台,持续深化行业人才培养,领军人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不断涌现,大大激发了行业的创新活力。
通过实施“人才+项目”“人才+课题”的培养模式,鼓励青年人才在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和各类创新创效活动中“挑大梁、担重任”;技术技能人才依托“师带徒”工匠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质量管理活动小组等平台,强化创新活动技能人才培养,人才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全州累计培养省局(公司)青年科技托举人才4人,全省物流技术能手2人,专卖技能竞赛获奖3人,全国栽培技能比武获奖3人,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初级诊断师15名、中级诊断师1名,通过“师带徒”定向培养技能人才39名,创新队伍基础更加扎实。
黔南烟草将创新职责和创新业绩作为对员工聘任考核的基本条件之一,对具备创新创效能力的技术、技能人员,聘任到专业技术和技能岗位上,打通创新人才的成长通道,创新队伍从传统单一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2023年,黔南烟草明确具有创新职责的人员129名,人才类型由单一的烟叶类拓展至11个类型。
2023年,黔南烟草与贵州大学合作研发的电动井窖打孔投苗移栽机、自走式水肥一体机,通过田间鉴评,平均每亩降低烟农用工成本30.6元。这两款轻简化的农机具,因为精准、快捷、高效,深受烟农热捧。
农机农艺融合创新是黔南烟草针对减工降本、提高烟叶生产效率拟定的创新方向。为了避免“闭门造车”,黔南烟草与科研院校、生产企业建立起三方合作关系,让创新研发的农机农艺更接地气,更有效率。
近年来,黔南烟草不断优化产学研平台机制,将科研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工业企业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力,在烟叶生产、卷烟营销、企业经营等方面开展长效合作,深度推进多元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行业全员全面创新更具活力。
目前,黔南烟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等15家科研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合作,围绕基础管理、绿色物流、人力资源、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立项研究,批复自立科技项目18个,获批省公司立项5个。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搭建起质量安全检测与实习平台,与黔南州气象局建立气象资源与烤烟质量数据库,烤烟生产与气象数据交互研究取得新进展,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全面。
深化创新实践
2017年以来,黔南烟草创新总结的“基于烟叶原收原调的‘151’精准收购管理模式”,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引入烟叶收购管理中,对烟叶原收原调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改造。以1套样品确保等级标准落地、5个精准助推收购管理升级、1个编码贯穿收调始终,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烟叶质量管控体系,实现烟叶质量全程可控制、可追溯,烟叶收购从以往扎堆收购、标准不一、进度不均等无序乱象,变成“人定岗、物定职、烟定类、全程信息化”的精准、有序管理,打通了烟叶质量追溯的“最后一公里”,为原料保障上水平增加了一道安全砝码。
这套精准收购管理模式,荣获省局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课题小组研制的烟叶成包赋码机,获得国家局QC成果三等奖、省局QC成果一等奖。黔南因此连续5年成为全省第一家完成烟叶收购任务的市州,烟叶等级合格率和等级纯度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是黔南烟草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一个成功案例。
为了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黔南烟草聚焦创新成果转化链条中“转什么”“谁来转”“怎么转”等关键核心问题,突出以需求为牵引、基层一线为主体,大力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比如,黔南烟草立足贵烟高端品牌原料个性化需求,利用山地生态和技术集成优势,在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应用、高端品质培育上下功夫,构建起品牌定位、区域定点、品质定性、技术定型、调拨定向的“定制化生态烟叶”生产模式,受到工业企业的热捧。这一模式的成功开发,为黔南烟叶全域定制化生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推行全员全面创新工作以来,黔南烟草交出了满意的创新答卷。
2022年,“侦办互联网涉烟案件1234工作法”查办网络刑事案件数量、质量全省第一;“定制化生态烟叶生产模式”合作工业企业从1家扩展到4家;“‘2+5+N’烟草绿色防控模式”持续7年控制农残在5%以内;“51580市场精准监管模式”“税收电子凭证自动审核程序”等5项管理成果在基层单位得到转化应用,市场违法案件查办效能提升了2.3倍;“菌药协同防控根茎病害技术”等15个技术成果成功转化应用;“中温保湿变黄烘烤工艺”在全省6个烟叶产区得到大力推广……
2023年,自主选育的“贵烟22号”通过全国烟草新品种审定;参与获得省公司鉴定科技成果2项,取得行业同类研究领先成果1项、先进成果1项;参与申报的《贵州山地烤烟质量生态类型划分及定向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等4个项目被纳入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受理目录;参与起草的《塑料生物基塑料的碳足迹和环境足迹》等3个国家标准、2个贵州省地方标准和2个省公司企业标准成功发布;《腰果酚基增塑剂及其应用和PLA薄膜》申报国际专利;获得省公司QC成果奖励2项、创新创效活动成果1项,授权发明专利1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
黔南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激发一线员工创新创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单位形成每个人都可以创新、有条件创新的常态机制,让每一个岗位都能成为行业的创新点和效益增长点,让干货满满的新点子、新创意,带来生产、质量、效率、效益的新提升。(吴珊 刘雪红 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