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卫生健康局:党建引领 打造人民满意医院-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凤冈县卫生健康局:党建引领 打造人民满意医院

2024-02-27 10:51:25  来源:凤冈县卫生健康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凤冈县卫生健康局坚持高位推动、真抓实干,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以解决看病就医急难愁盼为目标,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引领业务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凤冈县卫生健康局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增强服务能力。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品牌建设”的工作思路,铸造“五好四优三满意”的党建品牌。进一步推进医院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新工作,推动医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安排党支部书记、科室负责人等轮流进行“微党课”“微宣讲”等活动,以确保党员教育、科室特色宣传和业务提升的有效融合。优化党员结构,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将党员发展与中层干部选拔相结合,实施“双培养”工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创新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制定长远的人才储备计划,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落实相关待遇政策。通过选树标兵典型与项目攻坚的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作用,营造“学习标兵、赶超标兵”的良好氛围,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结合“小切口”整治、“承诺践诺”工作和“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反腐倡廉、权力运行监控等机制。

  加强党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领导,坚持“县强、镇(街)活、村稳”的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政府主导、群众受益,资源下沉、能力提升,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深度合作。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倾斜等措施落实主体办医责任。县级医院则负责落实医疗资源的输出,强化重点专科业务能力建设,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得到迅速有效提升,较好地实现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凤冈建设。

  加强现代医院管理 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凤冈县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步伐,将质量建设置于核心地位,扎实地管理医疗质量和安全。为了各医院长远发展,不断完善医院人才结构,认真落实人才引进政策,解决专科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优化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通过常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和东西部协作项目合作,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不断更新和提高。持续改进医院医疗质量,致力于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严格执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制度,每季度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分析会议,确保医疗技术的分级、准入得到严格管理,强化依法执业的意识,提升病历质量控制工作,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细化到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在规范诊疗行为和医疗费用管理方面,遵循相关工作要求,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确保医保资金的规范使用。

 

  紧盯重点目标任务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环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凤冈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了整体搬迁投入使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诊疗环境。县人民医院第三住院部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以往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提升了医院的诊疗效率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医技综合楼、传染病防控大楼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全县的医疗水平。除了县级医疗机构,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先后改扩建了11所村级分院,使得基层医疗设施焕然一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镇村、大病不出县,全县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妥善处理各类投诉、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在医院显眼位置公示投诉举报电话,确保群众可以方便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上级医院保持紧密联系,将基层医院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帮扶医院,让帮扶医院的专家们参与到受援医院的管理中,将新的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和临床实践引入授援医院。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本土的业务骨干。加大专家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牌和利用新媒体,提升他们的社会影响力。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将医院的服务延伸到业务工作和下乡义诊活动中。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凤冈县卫生健康局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陈伯练)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