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大数据企业项目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大数据企业项目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

2024-03-08 10:59:45  来源: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融媒体中心

  3月6日,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局获悉,贵州中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中云数据贵州智能计算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重点项目”公示,被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授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重点项目”。贵州中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中云数据”)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一家规上大数据企业,已在影视剧、云游戏、虚拟直播等场景渲染领域耕耘多年。2023年,“中云数据”主营业务——数据中心的服务营收,同比增长近20%。

 

  自2019年起,“中云数据”就投资4500万元,启动了第一批数据中心建设,开启了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截至目前,“中云数据”相关数据中心的CPU节点累计达到了7000个,在贵州本土类似企业中,规模位居前列,已是影视场景渲染领域的一大代表性企业。电影、电视剧等拍摄完后,后期需要特效处理,通过数据中心的渲染(指运用软件将模型生成图像的过程,主要应用在视频以及电影电视制作等领域),可让单调的画面变得更有色彩、质感和3D的效果。“渲染行业,实际是算力最典型的一个应用场景。”贵州中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景一表示,中云数据贵州智能计算中心项目此次之所以能成功入选,主要是因为“中云数据”在这个垂直细分的专业化领域(渲染领域)处于省内领先位置,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基础,也积累了不少的行业头部客户。

 

  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目前,贵州正以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突破口,优化算力供给和通道建设,打造面向全国的智算基地,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风口。“影视剧的场景渲染,属离线渲染,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行业的渲染,更多是实时渲染。”孙景一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风口”,自2023年起,“中云数据”便开始转型朝该领域进军,在文生图、文生视频领域为一些客户提供相应算力支撑。据悉,为抓住行业转型的良机,目前,“中云数据”正在着手谋划一个存(储)、算(力)、网(络)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建设。孙景一认为,广电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就是“算力+算法+数据”,“中云数据”自去年起就已为此在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了,国家广电总局也给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指导性的建议,相关司局经调研后认为,渲染和算力是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一大优势所在。“希望今年能以此作为发力的方向,在贵州建设一个国家级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频产业园区。”据孙景一介绍,目前,国家广电总局新增批复的10个国家级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频产业园区,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主导产业方向。如广州的国家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频产业园区,是以超高清的视频制作为产业发展方向;成都的国家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频产业园区,则是以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国家级的展会为主导方向,但在渲染、算力这一块,目前仍是一片空白。

 

  “‘中云数据’近年来的发展,离不开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这片企业成长的沃土,无论是政策还是办公场地、重大项目的申报、备案等方面,均得到了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及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孙景一说。近年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为数字经济强链补链为目标,抢抓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数字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深入推进数实相融,让数字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自2021年9月至今,经济区大数据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规上大数据企业已从当时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13家,500万口径软服业企业,已从17家发展到现在的40家,涵盖软件开发、平台开发、集成化系统建设等主流大数据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已从5.8亿元提升到近10亿元。经济区的大数据产业稳步发展。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产业发展局将与经济区其他部门一道共同发力,重点聚焦平台经济、人工智能、元宇宙、数据安全等“新赛道”,持续抓好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打造以及政策配套,不断做大做强经济区的数字经济规模。(杨源)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