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头通”变形记-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寨头通”变形记

2024-03-12 16:45:38  来源:建行贵州省分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驻村帮扶到金融赋能,冬去春来,万物迎新,建设银行黔东南州分行驻村工作队员与施秉县牛大场镇石桥村的村民们深切感受着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家乡的变化。

  石桥村是坐落在大山深处的苗族村落,全村16个自然寨的村民的依靠着烤烟种植获得收入来源。2021年进入建设银行施秉支行工作的许杰,被建设银行黔东南州分行选派到施秉县牛大场镇石桥村驻村帮扶,两年多的驻村生活,从“驻村人”到“助村人”,从“门外汉”到“寨头通”,许杰躬身贴近村民,读取乡村记忆,石桥村已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虽受灾,帮扶的情义却深了

  “小许,真的太感谢你了!”施秉县牛大场镇石桥村种植烤烟大户老周开心地紧紧拉着驻村干部小许说。

  2023年5月6日立夏的夜晚,石桥村与邻近的马溪乡、新包寨等地发生冰雹灾难。一夜之间,石桥村的大部分农作物受灾,受损房屋近二十余栋。当夜凌晨,许杰立即开着自己的车和村支两委一起到受灾群众家逐户排查,安排严重受灾户到村委会居住。

  经过一夜的抢灾,在统计受灾农作物面积时,许杰发现村东老周家200余亩的烤烟几乎全部受损,房屋垮塌、庄稼受损,老周的生活险些崩溃。

  “我近乎全部家当都投入到烤烟了,这下可咋办啊!”

  “周叔,先不要急,等我了解一下政策,尽快帮你们想办法。”许杰立即联系支行、政府寻找能帮扶老周的办法。

  “‘裕农通’平台刚好推出一款针对烟农种植户的‘裕农快贷’,应该能解决老周家问题。”支行负责人闻讯而动前往村里。

  5月7日下午,许杰马不停蹄赶到村委联系老周,“周叔,我联系了我们单位的领导,等会他们从县城过来,我们一起帮您想办法。”

驻村工作队员许杰帮助村民播种插秧

  经过一系列调查了解与收取材料,老周才放松了紧张的心情。

  “放心吧,周叔,不用紧张,我们肯定尽力帮助你!”许杰安慰着一直紧绷着精神的老周。通过现场审核,老周立即得到50万元的普惠金融贷款,采购烟株、聘请人工的生产信心得到重拾。

驻村工作队员许杰帮助村民收割稻谷

  修好路,“赶烤”的“金叶”更多了

  看着平坦宽阔的路面,苗族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载歌载舞在村口庆祝今年烤烟的开秤收购。

  “这下好了,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我们能把摩托车和拉农耕的三轮动力车开到家门口,也可以开到烤烟地,再也不用肩挑手提。”在修路现场,村民们高兴地说。

  石桥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其他行政村略大,分散的耕作基地对生产道路的建设是村民们许久以来的祈盼。2022年初以来,许杰积极汇聚建行公益力量让金融更有温度,倾情申请10万元捐赠资金精准帮助石桥村屯头组130户、下寨组120户苗族村民,解决近900余人产业路的硬化问题,与村民一起挖路、铺面到竣工的一年时光里,也渐渐成为了“寨头通”。

  “今天我拉了800多斤的干烟,卖了一万多元钱,明天继续拉一车去卖。”老周谈起今年的收益情况,满脸的笑容透着获得感。村民种植烤烟有指导、见效快,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每户基本能有十多万的纯收入。

  “我在老周这里做了十多天,一天有一百多元钱的收入,虽然老了,但劳动起来的生活依然很有保障!”近60岁的张大伯跟着老周的三轮动力车穿梭在种植基地、工场烤房的烟叶丛中。

驻村工作队员许杰帮助村民收获烟叶

  接续爱,书声的琅琅润童心

  “我们的孩子一直渴望了解山外面更多的世界,要是能像县城里的学校一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就直观啦!”一次学生劳动教育时,石桥村清石希望小学的陈校长跟许杰辅导学生实践时聊到。

  清石希望小学近50多名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打工,孩子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当得知学校缺乏教学设备时,许杰及时向上级行提出申请,得到建行(亚洲)贵州公益助学项目捐赠款5.2万元,为清石小学购买了复印机、电子黑板等,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

  “以前老教师讲得多,课堂随心所欲的老习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几乎很难做到,得到捐赠的电子白板、学生电脑、教学一体机等物资后,我们对教学进行改革,课程的设计可以更丰富了。”陈校长握着许杰的手,对公益助学充满了感激。

  现在,清石希望小学不仅建有中药材劳动实践园开展劳动教育特色办学,而且开设了9个社团兴趣小组,信息技术的课程也可以正常开设了。许杰和建行青年志愿者们在“青志惠民”社团活动时为孩子们上一堂“美丽的香港”为主题的英语课和生动的电脑课,勉励孩子们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接轨国际先前沿,以感恩之心立志报效祖国。

  参加上课的学生代表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建设银行无私的帮助,长大也要当老师,让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好。”

  山海为媒,芦笙为证。如今,扬尘颠簸的老旧泥巴路已经焕然一新,漫山遍野的烟株枝繁叶茂,“赶烤”忙碌的一派景象,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已成为苗族群众吹芦笙、庆丰收的另一种生活写照。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