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盘信镇: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添活力-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松桃盘信镇: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添活力

2024-04-10 15:13:50  来源:松桃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以“强组织、富群众、靓乡村”为着力点,切实解决人、产、治问题,推动各要素、各机制畅通起来,赋能乡村振兴。

  聚焦组织建设,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强化“雁阵效应”,提升干事能力。通过党政领导干部讲党课、现场比武锻炼、日常工作锤炼,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履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鼓励村党组织带头人兼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优化调整支部班子成员,持续推行支部书记承诺制,通过党支部公开亮单,在年内完成10件以上民生实事,对承诺不兑现、完成打折扣的按照负面清单进行处理,激活其干事创业“动力源”,夯实基层堡垒,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雁阵效应”。2023年以来,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3次,组织开展“擂台比武”活动4次。

  强化党员教育,打造红色先锋。将农村党员纳入台账管理,与村支“两委”成员工作同安排,业务同学习,着力抓好农村党员能力素质提升,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领群众、服务发展能力;结合推进“积分制”管理工作,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乡风文明等中心工作上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活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人才储备,建设青干队伍。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后备力量,建立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优先从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等人才队伍中储备村级后备力量。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带后备干部,以镇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3+1”“传帮带”工作模式,从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教方法、传经验,帮助村级后备干部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重要岗位上实践锻炼,并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日常工作,提升政治素养、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镇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4名。

  聚焦产业发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依托主导优势“壮骨”。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投入3300万元,发展运营六塘村蛋鸡养殖30万羽、满家村蛋鸡养殖30万羽,由镇强村富民公司经营管理,通过发展饲料厂、肥料加工厂、运输物流、包装销售、电商平台等方式延链补链强链。2023年,经营性收益达1200多万元,直接带动60人稳定就业,间接带动100余人务工,户增收达2000元以上。

  聚焦人力资源“活血”。根据就业需求和人力资源现状,把解决和带动群众就业作为发展产业选择方向,成立强村富民劳务派遣公司,兴兴劳务公司,承接全镇环卫项目,带动群众就业24人。投资60万元,建立巧积加工厂,带动群众就业80余人,人均增收增加12%。

  立足资源禀赋“强村”。各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定产,避免同质化竞争、低效化发展,实现一村一精品。盘信村通过固定资产租赁收益,年收入达30余万元,通过林下种植赤松茸,年收入达200余万元,带动务工50余人;茶园村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冷水鱼养殖8万余尾,年收入达12万余元;甘溪村发展吊瓜2000亩,年收入达60万余元,带动务工200余人次。通过各村自主发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聚焦基层治理,让和美乡村“靓”起来

  自治强基,扮靓美丽乡村。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以文明城镇创建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提升、大巩固,发动宣传攻势,促进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万众齐心,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由各村召开群众大会修订《村规民约》,将门前三包、爱护公共环境等内容纳入其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整治房前屋后、公共路段等,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法治护航,建设平安乡村。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优化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基本服务功能,选好用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因地制宜,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推进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新建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点10余处,利用重要节点、重要节日开展法律宣传,使“崇德向善、循法而为”深入民心。

  德治润心,培育文明乡村。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着力整治农村滥办酒席、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充分利用“两微一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在大湾村打造孝道文化示范村,举办孝老爱亲示范活动,促进形成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良好社会风尚。建立乡风文明积分制,发挥集体经济导向作用,将村民分红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大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孝道家庭、卫生模范户评选,推动集体经济普惠性,建立积分超市,引导群众正向担当作为,获取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不断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树立良好文明新风。(胡伟 刘健)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