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靠人走出来的。”这句话用来形容贵州省剑河县久仰镇的产业发展之路,最为贴切。久仰镇是剑河县产业基础最薄弱的乡镇之一,如何在绵绵大山中寻生机、谋生计,探索出一条富民强村路子?当地干部群众,用一锄,一铲,凿山开路,引水架桥,用实干巧干,在高海拔山区里,种下棵棵“致富树”,催红朵朵“产业花”。
村民在采摘白茶。
高海拔山区的春天虽迟未晚。久仰镇基佑村的600亩高山白茶,正迎风吐绿,妇女们哼着民歌盘旋在各个山头采撷一抹抹新绿。
眼前白茶满山的景象,当地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2022年,基佑村把后山这片土地流转给企业,打造白茶示范种植基地。
白茶基地负责人在给村民讲解采茶技巧。
“养殖、种植,很多产业都试过,听说要种白茶,还是头一次,想不到我们这里山高坡陡的,居然也能种出好茶来。”村民们感叹,产业发展之初,大家难免持怀疑态度,如今,满山新绿,手捧茶香。
“种茶对茶山的方向,光照等都比较讲究,基佑土质比较好,种出的茶口感、香度和白化度都很好,茶叶品质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贵州省剑河县瀚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邦德表示,生态好茶,源于当地留存下来的好生态,加上基地采用绿色的种植和管护手段,让茶品质在源头上得到了保证。基地建在这里,一方面品质有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周边的老百姓,一起致富。
村民在采摘白茶。
由于茶产业用工需求量大,每到种植、管护、采收等用工高峰期,来自东凤、章汉、公娥等周边3个乡镇5个村寨的两百多名群众将会到基地来务工,收获务工红利。
“茶园就在家门口,很方便,农闲的时候,来这里干点零工,除草、除虫、施肥,一年也赚五六千块零花钱。”村民李格久你高兴地说。茶园建起来了,为村里村民就近务工提供了便利。
村民在采摘白茶。
这段时间,同样忙碌的还有久丢村的村民,村里的40万棒黑木耳又迎来第二茬开采。林间朵朵“菌花”,在春雨的滋润下,开遍了山头。一天3万多斤的鲜木耳从基地产出来,再加工销售出去,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久丢村山势陡峭,海拔高,风力大,许多农作物无法生长,过去想发展产业却不成气候。但是好在几年前,大家终于选准了产业,用村前仅有的一片林地,发展林下黑木耳种植。
村民在展示刚采收的白茶。
“今年预计产值约80多万元,带动全村200多户都参与进来了。”久丢村党支部书记杨通荣表示,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村民们把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村里的黑木耳也种出了小名气。
据了解,恰是当地的高海拔、高温差特性,为黑木耳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使得村里出产的黑木耳品质优于周边地区,得到了浙江及东北客户的青睐,订单源源不断。产业成功发展起来了,村里的产业富民路也走得越来越稳健。
收购商在挑选白茶。
跟基佑村、久丢村一样,久仰镇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村寨不少,如何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把劣势转变为优势,人们在这片地上的探索从未间断,也才有了如今茶山“致富树”繁茂,林间“产业花”飘香的景象。(吴昌连 杨家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