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传统磷化工领域向新能源材料方向转型
贵州川恒向着世界级龙头迈进
左手缓慢滴入透明液体,右手快速搅拌,仔细观察烧杯里紫色液体的变化(化学反应)并记录下相关数据……看到杨青时,他正全神贯注做着试验。
杨青是贵州恒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研究员,该公司是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川恒)子公司。杨青所在的实验室,有数十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究员,他们的试验为生产一线提供着数据支撑。
在贵州川恒,像这样的实验室有很多个。
“创新,是川恒的灵魂;技术,是川恒制胜的法宝。”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斌介绍,该公司组建有200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每年的研发投入达5000万元,为的就是“苦练‘内功’,确保充分的技术沉淀,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产品。”
贵州川恒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以打造循环经济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聚焦磷矿石中的“磷、氟”资源进行一体化开发,重点发展电池用磷酸铁和氟系电解液材料(主要是六氟磷酸锂或者PVDF),成功从传统磷化工领域向新能源材料方向转型,向着“电池用磷酸铁”世界级龙头迈进。
“我们成立的工程技术研究院专注于磷、氟及电池前驱体材料相关技术的系统创新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吴海斌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并成功转化运用的半水法湿法磷酸成套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的湿法磷酸品质高,更利于下游产品开发;自主研发的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及充填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低成本、无害化,100%解决了磷化工行业磷石膏利用难题,为湿法磷化工循环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此外,还搭建有“贵州省外贸公共试验检测平台”“贵州川恒磷酸及磷酸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平台”“黔南州重点实验室”“福泉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化工、磷化工)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技术转化和交流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已具有年产300万吨的磷矿开采能力,正规划向年产1000万吨迈进。”吴海斌表示,将抢抓“电动贵州”发展机遇,提增量,扩容量,以磷化工为核心,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研发生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有信心在2024年产值突破50亿元。
贵州川恒多次入选贵州企业100强、贵州民营企业100强,近年来相继荣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全国节能先进典型TOP100、国家绿色工厂等称号。(记者 李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