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正是蔬菜育苗好时节。在位于开阳的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来自春天的种子正在等待一场奇妙的旅程——
一名“新农人”将一个个黑色的穴盘送进清洗机,随着一阵水流声与机器轰鸣声传来,不一会儿另一端的传输带上,便出现了清洗消毒好的穴盘,整齐地排列着,像一艘艘整装待发的游船。另一边穴盘入床机早已“严阵以待”,快速地将穴盘自动推入苗床,精确到秒,通过一条智能物流栽培天车系统,一个个承载着“种子旅客”的苗床在空中流转,最终被送往各自的停泊港口。
“新农人”张小英守在播种流水线上,确保装满培养土的穴盘有序进行播种,她说:“经过自动破碎、搅拌后,就能进行精确的播种,1小时可以播种1000盘,比普通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
与传统种植不同,张小英在这里感受到了智能化育苗的高效与神奇。在众多机器“铁汉”的操作下,“新农人”们的工作轻松了许多,还节约更多成本。
在播种流水线不远处,几名“新农人”坐在操作台前,一手握着种苗,一手拿着小刀,正在娴熟地进行种苗嫁接。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嫁接后的种苗犹如受伤的宝宝,要马上送往愈合室进行“疗养”,保证其伤口的愈合,再送进催芽室,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独立的空间。
另一边,偌大的温室大棚内,种苗已长势喜人,放眼望去,像一片绿色海洋,通过Priva系统监控,哪里需要补水、补肥,喷灌机就会从头顶游贯到此处,进行均匀的喷灌,实现全程自动化,遇到气温低的时候,温室苗床下方还设置了加温设备管道,对整个温室进行控温,保证植物们的正常生长。
贵州现代种业集团董事长王陈指着温室顶部说:“除了喷灌和加温系统,我们还装有内遮阳和内保温层,并设有补光系统,在寡日照的情况下,进行补光作业,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加速有机物的转化,促进生长。目前,我们种苗繁育A区生产的是辣椒和小番茄等,一共有300万株蔬菜种苗,主要销往湄潭、独山、大方等6区县。B区以春风白菜、螺丝椒、工业辣椒为主,在床种苗590万株。”
从潮汐育苗、漂浮育苗、穴盘育苗,在开阳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不同的种子仿佛经历着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奇妙旅程,最后依旧殊途同归,都会回到土地的怀抱。
农以种为“芯”,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王陈介绍:“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在全省建有8个蔬菜种苗繁育基地,3万余亩水稻制种基地、3千余亩玉米制种基地,在60个县建立了68个销售网点,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种业企业。楠木渡蔬菜种苗繁育中心目前是西南地区设施设备最先进,单批次种苗繁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集约化种苗生产基地,全年产能8200万株,可供5万亩蔬菜生产用苗。”
在种子“工厂”带动下,全省各地的庞大“种子军团”也攻占了田间地头。据统计,截至4月初,全省已翻犁田土2376.8万亩,春播面积1350.5万亩,一幅向着丰收进发的“春耕图”正精彩斐然。(记者 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