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创造可持续未来-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绿色发展,创造可持续未来

2024-05-02 16:55:56  来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绿色发展,创造可持续未来

——从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绿色发展毕节论坛看毕节生态文明建设

  四月的毕节,碧空如洗,草木苍翠,江水澄澈。

  4月25日至27日,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绿色发展毕节论坛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举行。

  论坛通过探讨能源、生态、材料、农业等领域绿色发展议题,广泛借鉴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大力弘扬绿色发展理念。

  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发展,创造可持续未来”主题,分享、借鉴绿色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探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地方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绿色低碳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推动绿色发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地方的有机融合,助力毕节绿色低碳发展、富矿精开、生态环境保护,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论坛的举办,对促进世界各国绿色理念传播、推动绿色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壮大绿色产业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必将为毕节践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三大主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新篇章凝聚强大合力、提升强劲动力。

  专家云集 见证毕节辉煌成就

  “曾经的毕节,石漠化严重,被联合国有关专家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自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毕节人民努力探索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4月26日上午,贵工程党委书记肖建宗在致辞中介绍毕节试验区发展历程时说,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自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为摆脱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并重,实现了人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建设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实现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如今的毕节,天蓝、地绿、水清,鸟语花香、景美人富。数据显示,2023年,毕节市完成营造林142.81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10万亩、治理石漠化285.8平方公里;完成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森林面积420万亩,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续聘(选聘)生态护林员36267名,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面积1384.31万亩;林业生产总值完成34.6亿元;林业改革走在全省、全市前列。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毕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覆盖率达60%,贵州省首张林业碳票落户毕节,绿水青山正成为毕节的靓丽名片。

  “下面,我向大家分享绿色发展赋能毕节乡村振兴,获得两张碳票的案例。”论坛交流发言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嗣杰向与会中外嘉宾讲述了毕节获得两张“林业碳票”的故事。

  2022年,毕节黔西市获得贵州省首张“林业碳票”。从此,树林不再是“沉睡资源”,在碳票“加持”下成为“绿色资产”。黔西市化屋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年,毕节海雀村获得了贵州省第二张“林业碳票”。作为毕节试验区发祥地的海雀,因生态而兴、因绿色而立,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新路子,成为了“中国反贫困典范”,被评选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年,毕节聚焦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继续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资源型经济全面向绿色转型。拟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10万亩,营造林100万亩以上,治理石漠化100平方公里以上,治理水土流失690平方公里以上。确保赤水河、乌江流域毕节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新时代的毕节,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新路,“毕节绿”成为多彩贵州的代表颜色和美丽中国的鲜明底色,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添了精彩亮色。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绿色发展论坛在毕节举办,充分说明毕节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高校赋能 携手推动绿色发展

  春天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和毕节试验区一样绿意盎然。学校大门处,毕节的地图上三个沧桑厚重的“人”字形雕塑静静矗立,向与会专家讲述着毕节试验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

  本次论坛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上成功申报的一项自主承办项目,也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全年期重要项目之一。

  由地方高校自主承办绿色发展论坛,体现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全力助推毕节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要求,是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主动承担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项目的具体行动,也是学校努力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重要举措。

  这所坐落在毕节主城区的大学创建于1938年,经历了毕节发展的所有风雨,参与了毕节的发展,也见证了毕节的崛起。长期以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为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

  近年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毕节示范区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新型智库、以“贵州省典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以“食用菌研究院”为代表的技术推广平台,全面助力毕节绿色发展,全面服务毕节乡村振兴。

  ——发挥新型智库功能,助力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学校成立贯彻新发展理念毕节示范区研究中心,与贵州省社科联、毕节市委政策研究室、毕节市社科联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建言献策。2023年,共计投入研究经费近200万元,3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领导批示,争取三峡集团捐资500万用于学校开展“我为乡村振兴出把力”专项资助项目。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助力毕节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贵州省典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围绕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湿地关键生态过程研究、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草海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研究。获得各类项目50余项,项目经费近9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著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

  ——推动产学研合作,助力毕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食用菌研究院聚焦地方食用菌产业发展,围绕菌种选育与扩繁、种植技术与种植模式改进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推广。制定双孢蘑菇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2个,推广应用双孢蘑菇生产新技术3个;与企业合作,建成可年产5万吨食用菌栽培料集中发酵生产线1条,建立双孢蘑菇规范化生产基地1个、示范点21个;开展农民技术培训近2000人次,带领1400户、5600人脱贫致富。

  ……

  厚植绿色底色,没有局外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实践和努力,在毕节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经验的平台,也为加速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促成地方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绿色低碳产业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注入了新的动能,对促进世界各国绿色理念传播、推动绿色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壮大绿色产业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牢记嘱托 走好生态文明新路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18年,毕节将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确定为新“三大主题”,决定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至此,毕节试验区的主题由“生态建设”升级为“绿色发展”,成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三大主题”之一。

  2022年7月,毕节发展再次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赋予了毕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的战略定位。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毕节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不仅需要自身更加努力,还需要借力发展、借梯登高。

  举办此次论坛,就是毕节集众智汇众力,探寻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的重要举措。

  论坛通过全方位深度借鉴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参考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探讨绿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合作,持续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赋能毕节绘就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画卷,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征程中不断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共识在交流中凝聚。

  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志刚,全球绿色发展联盟会长,诺奖得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Daniel Kammen(丹尼尔·科曼),IEEE 智慧乡村副主席兼中国工作组(ISV-CWG)主席张晓枫,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刘清友及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校长张嗣杰教授作了主旨报告。

  主旨发言中,英国物理学会院士、原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四川大学高端外籍教授 Martin Dove (马丁·达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Andrew Goodwin(安德鲁·古德温),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原伦敦大学学院副校长、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正晓,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John Irvine(约翰·欧文),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首席教授文东升,德国地球科学与岩土工程院院士、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德方首席专家、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侯正猛,贵州理工学院校长、教授潘良明,四川大学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余睽,全球绿色发展联盟会长、IEEE 智慧乡村副主席兼中国工作组主席张晓枫等18名中外专家分两个论坛,分别以“绿色发展,创造可持续未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及“绿色发展,创造可持续未来——毕节示范区生动实践”为主题为大会带来精彩的专题报告,纷纷展现了绿色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成效。

  论坛期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与暨南大学签署对口帮扶协议,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中国能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饱蘸生态笔墨,绘就绿色华章。

  2024年,毕节将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分步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左右。持续推进林业碳汇和单株碳汇项目,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300万亩、产值40亿元以上。

  沐着新时代的春风,毕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让青山永驻、绿水长流,在全面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伟大征程中,必将再次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也将以论坛的举办为契机,全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培养更多人才、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