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已种烤烟39年了,这是18岁那年不曾想过的,也是今天还在继续的,我去年新修了烤房,打算一直种下去。”喜获丰收的烟农覃文生满怀兴致地说。
覃文生讲述种烟历程。
1985年,覃文生从茅天中学毕业,迎娶了他的爱人组建小家。父母种烤烟,自己也就跟着种了约5千株烟。自此,与烤烟结下了不灭的缘分,开启了一段执着的烤烟种植之旅,成为这一生的坚守。
生于农村,长在农村
1967年初冬的一个寒冷夜晚,同心村后朝门组覃家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在呼啸的寒风中,这个家庭充满了欢喜,一家人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他的到来。同心村后朝门组是茅天镇一个普通的生产小组,大多数家庭以务农为生。在覃文生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烤烟成了一个新的生计来源,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种植,也包括覃文生的父母。
随着年龄的增长,覃文生成为了家中种植烤烟的得力助手。从栽种到管理,再到烘烤和交售,每个环节他都积极参与,他瘦小的身影常常在田间地头和烤房周围出现。中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家中,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像父母和其他邻居一样,发展烤烟种植事业。
然而,现实总是比较骨感,一年下来,没有多大收成。他想着,新建烤房,增加种烟量,说干就干,次年效益增加了。随后几年,他毫不犹豫地再建新烤房,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烟叶产量,一年接着一年,收成逐渐增多。
他的成功激励了周围更多农户加入种烟行列,他也不吝分享自己的经验,不仅在田间地头给予指导,还在烤房下分享烘烤技巧和心得。他自己也从未停止过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坚守,他说:“我已经种了39年的烤烟,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的信念。”这是覃文生对这片土地的执着坚守,更是他对农业经济的深入参与和奉献。他将人生的青春年华和宝贵时光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农耕之志”的真谛。
覃文生(右一)与烟技员、烟农在田间交流。
对于覃文生来说,种烟不仅是他的生活来源,更是他的人生选择。他说:“烟叶是我的生命之叶,我愿意用一生去呵护它。”这就是覃文生,一个普通农家的儿子、丈夫与父亲,一个坚守在田间地头的烟农,他用39年的岁月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奋斗和收获的故事。
生于农村,走出农村
2008年,当镇上、村里的大批居民纷纷外出赴浙江和上海谋生时,这位坚守家园的烟农格外引人注目。他的故事成为这个小山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展示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坚韧和奋进精神。然而,当好多人在外打工赚钱后回家邀请他一同前去时,他意识到,一辈子都在这个山旮旯挖泥巴,绝不是有出息的选择。
在度过欢乐的春节后,随着亲朋好友的外出,他陷入了沉思。一位茅天站的客户经理来到他家登记种植意向和土地翻犁情况,深入交谈中,客户经理了解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很是不舍他这样的优质烟农流失,便和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交流。之后,烟农覃文生做出了决定:农村,非走出去不可,尤其是他那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他要做的是继续致力于挣钱,同时陪伴和引导孩子们迈出农村这第一步。
就这样,他不仅继续着他的烤烟种植,还着手进行更大规模的改革。他将自己多年的种烟经验积累在心头,稳步增加种植面积和计划量;他深入研究不同地块的种烟适宜性,充分利用资源,合理轮作增加效益;他积极探索不同品种的烘烤工艺需求,新建更好用的烤房,烤出片片黄金叶。
覃文生查看烟叶烘烤情况。
他的种烟技术,不断提升,远近闻名;他苦心培养的两个孩子,也走出了农村,大学毕业后,分别就职于经济贸易局和中医院。两个孩子的成功也并非偶然,正是这位父亲多年来陪伴和引导的结果。
生于农村,守护农村
现如今,许多人纷纷对他表示,已经劳累了大半辈子,孩子们的工作也相对稳定,完全不必再这般辛苦。然而,他却坚定地说:“干了一辈子农活,不愿突然停下来,最不舍的事情莫过于种烟了,种烟于我而言有着明确的账目,光荣的成就,还有沉甸甸的责任。”
对于他来说,种烟有着清晰可观的账目。他从最初仅种五千株,逐渐扩大到如今超过五万株。这个数字背后有着清晰的经济收入。仅以近几年为例,2021年他种了四万多株烟,售烟获得了二十多万元的收入;2022年,他进一步扩大规模,种了超过五万株烟,售烟收入达到了三十万元;2023年,因多种因素影响,他种了四万多株烟,售烟收入维持了二十余万元,这笔经济收益不仅曾用于支持两个孩子的教育,还将继续用于为两个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他实在不愿放弃这样的经济支持。
覃文生完成烟叶交售。
与此同时,种烟也给予他光荣感。在前些年,他获得了茅天镇“优秀烟农”荣誉称号,这不仅带来了实际的奖品,还伴随着颁发的荣誉牌。2022年和2023年,县委政府更是将他评选为“先进烟农”,并邀请他作为烟农代表在全县烟叶生产工作会上发表讲话。他深刻认识到,这份荣誉对于像他这样的普通农民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因此他珍惜不已。
覃文生在全县烟叶生产工作会上发言。
此外,种烟还带给他一种使命感。39年来,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翻耕土地,还是在温和的春天精心整地施肥,或在酷热的夏季不辞辛劳地来回奔波于烟田和烤房之间,或在最喜人的秋天等待着烟叶交售和收入结算。这种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无法忍受那一片片土地撂荒,决定继续坚守,向着40周年这个征程出发。
正如他所言,这场不知不觉中的坚守,既有着经济账目的计算,又有外在荣誉的加持,更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他的坚守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选择,更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生于农村,守护农村,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耀。
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农民,用勤劳和智慧,辛勤耕耘,才创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美丽乡村和农业奇迹。他们是中国农业的基石,是农村的守护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农业奇迹和美丽乡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农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