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法治之花”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法治之花”助力乡村振兴

2024-05-14 11:48:26  来源:贵州省司法厅

  苟坝村位于播州区枫香镇东部,国土面积16.7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955户446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2户143人,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1元。2011年被列入“中国最美红村”;2015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被评为“中国农村休闲度假社区”;2017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被列入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评为遵义市第七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近年来,苟坝村坚持以法治促发展、以法治促和谐、以法治促文明工作总则,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谐稳定为核心,规范村级公权力运行、畅通民情反映渠道、办好群众关心实事,善治善为,不断推动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建设走向深入,实现了千百年来村民心中追求的产业兴、生态优、乡风好、治理顺、生活富美好愿景,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法治村、文明村。

 “法治之花”绽放红色村寨

  苟坝村认真践行“千方百计帮群众想、竭尽所能教群众会、身体力行带群众做、齐心协力促群众富、真心实意让群众笑”的“五为民工作法”并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建立镇分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党员包网格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构建“一约五会”的群众自治模式,并通过院坝会、法治讲堂、“大喇叭”、“法律明白人”培养、学法用法示范户创建等方式方法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纠纷调解、产业扶持,“信访不信法”思想得以摒弃,“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干事创业依法”认识得以确立,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深入挖掘各种文化资源,参与打造了苟坝会议会址、生态田园综合体“顺然农场”、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集中展示的法治文化街区、农产农旅农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九丰农业产业园”等文化传承基地,并通过示范创建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苟坝村法治文化主题广场

苟坝会议会址

  “法治之花”绘就振兴画卷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苟坝村牢牢把握住“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这个内核,将乡土文化、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外在元素深度融入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过程,巧妙做到“内外兼修”。实行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将闲置土地流转集中种植杜仲、黄精、白芨等中药材2500余亩,土地租赁费用、劳动报酬(流转土地继续种植并管理)加上二次分红,法律、政策优化的红利落到实处。村民年均收入从2013年不到8000元增长到2023年约20000元。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将红军在苟坝留下的“白墙”纪律规定、法治小故事汇集,统一建设并布设“红军村”,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铺垫红色底色,也为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法治理念。红军长征“半条被子”守法依理重情的感人故事和苟坝村民“熊钰”感念红军纪律规矩,为保革命而牺牲的壮烈事迹,在村民和游客间口口相传。村民自发组织立碑纪念红军长征“马鬃岭分兵”,积极响应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花繁叶茂”拍摄,苟坝村运用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法治文化,运用乡情乡音传播党和国家的依法治理成果,探索出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苟坝”路径。

苟坝村全景

  “法治之花”滋养文明之风

  苟坝村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村、组按要求均成立村务、财务监督小组。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依法建制、规范村务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作为民主法治建设重要环节。根据村情实际,建立红色文化传承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组织,设立党员先锋岗、联户长等具体岗位,将学法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维护社会秩序等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党员积分制”、村民“红黑榜”、“环境卫生评比”等乡村治理机制,加快推动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发展。依托镇党委政府、苟坝创新区管委会,建立组织联建、矛盾联防、纠纷联调、普法联宣、法律联援“五联”工作机制,打造了班子清廉、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村居环境,为依法治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睿)

[责任编辑:李涛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