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编织胸痛防治“三张网”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凤冈县编织胸痛防治“三张网”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

2024-06-05 18:47:31  来源:凤冈县卫生健康局

  近年来,凤冈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立体布局,精心编织公共卫生网、胸痛急救网、个人防护网,不断健全完善胸痛救治体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编织“公共卫生网”提升胸痛预防管控水平

  坚持建体系实现全覆盖。实施服务理念提升、队伍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提升、协作能力提升、健康教育提升、考核评价提升、群众体验提升,公共卫生改革创新“七大提升行动”,健全“慢性病管理中心、县级慢性病服务中心、镇(街道)慢性病管理服务中心、村级慢性病随访门诊、组级公共卫生网格、个人”六级慢性病预防筛查及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机制,实行公共卫生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预防能力,着力构建“防、筛、管、治”一体化防治模式。

  坚持树理念打通全流程。始终坚持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不治已病治未病,树牢基本健教、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基本医保“五医协同”服务理念;构建慢病善管、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四轮同转”服务模式;实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四高同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筑牢维护居民健康第一道屏障。2023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率均达国家指标要求。

  坚持优服务做到精细化。组建公共卫生网格“1+1+N”(1个临床、1个公卫、N个乡村医生及志愿者等社会人员)家庭医生团队93支,实施“健康敲门行动”“免费健康体检行动”等各类健康主题活动,做实心血管疾病前期干预,做优胸痛、卒中等患者筛查、救治、随访、转诊等健康管理服务。逐年充实基层医务人员,率先探索解决村医编制,组织实施“村医能力提升工程”“院长能力提升工程”“院长大讲堂”,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目前,凤冈县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数3.53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5.91人,每千人口拥有乡村医生1.12人;招录编制乡村医生53人。


编织“胸痛急救网”提升胸痛救治处置水平

  着力救援格局“立体化”。以心电一张网为纽带,贯通胸痛患者全流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1+14+N”(县人民医院+14个镇<街道>卫生院+N个村卫生室、个人)心血管疾病协同救治体系,打造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健康共同体,实现县有胸痛中心、乡有胸痛救治单元、村有胸痛救治网点,使广大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形成完善的心血管健康闭环生态系统,打通胸痛救治的“最早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目前,建成“基层胸痛中心”1家,“胸痛救治单元”14家,胸痛救治网点126个。

  着力能力提升“常态化”。构建“1+2+5+9+N”(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2个县域医共体+5个县域医疗次中心+9个一般镇街卫生院+N村卫生室以及民营医疗机构)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定期为镇街、社区、村卫生室等胸痛防治单位提供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培训。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通过开设乡级分院、夜间专家门诊、打造名医工作室、建立医共体总院专家资源定期轮岗制度等措施,加快推进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2023年,开展培训6次,培训120余人次;总院下派专业技术人员136名,分院派送63名业务骨干到总院进修。

  着力应急处置“快速化”。依托县人民医院创建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心电一张网”远程心电信息智慧平台,形成“基层检查、总院诊断、数据集成、结果互认”心电救治网络。为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心电采集设备,将心电一张网和心电检测终端铺设到村,建成体系完善、覆盖全面、方便快捷、服务可靠的三级网络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机制,完善转诊流程,打通“绿色通道”,畅通“120”急救通道,全面提高心血管等疾病发现率、转诊率、救治率。2023年,累计诊断心电报告7.4万余份,预警心电1万余例,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200余例。

编织“个人防护网”,提升全民自救互救水平

  聚焦重点知识科普。采取“社会+”模式打造立体式宣传格局,充分利用村(社区)群众会、院坝会等开展阵地宣传,深入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指导员、健康明白人村居覆盖率达100%。同时,以经常性宣教、预防、工作“三为主”举措,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向公众宣传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健康知识,增强群众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共同防控的浓厚氛围。2023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达34.53%。

  聚焦重点人群培训。以“逐步普及、增强意识、有效提升”为目标,采取线下与线上、培训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民自救素养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救在身边·社区讲堂”“救在身边·安全课堂”等系列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分步有序推动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强化公众心血管疾病识别能力。目前,面向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重点场所开展急救培训67次,受益人数达12000余人次。

聚焦重点物资配备。建立政府主导、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资金筹备机制,逐步分批、分阶段在交通站点、学校、体育场馆、展览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以及大型商场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配置医疗急救箱,鼓励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目前,全县人口密集公共场所急救药品、器材配备率达100%,公民自救互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袁沁)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