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耀楚:光荣在党六十载 慎终如始守初心-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宁耀楚:光荣在党六十载 慎终如始守初心

2024-07-02 15:12:02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15岁时,背井离乡学艺讨生活,勤学苦练成就一技之长,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他是有担当的;

  68年党龄,坚持步行参加党组织活动,坚持读书看报健脑养志,热心支持社会公共事务,他是忠诚的;

  92岁高龄,坚持自己挑水喝,自己种菜吃,不接受车接车送,他是倔强的。

  从青春年少的食不果腹到耄耋之年的身心富足,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他的一生始终与党心同频共振、与时代紧密相连。他是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思州社区的老党员——宁耀楚。

  宁耀楚向笔者讲述人生经历。(陈静 摄)

  少时家贫走他乡

  1932年,宁耀楚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作为家中的独子,尽管当时家庭经济困难,宁耀楚年幼时,其父母还是将其送进私塾和“洋学堂”学习文化知识。短短4年的学习经历,宁耀楚萌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日后的奋斗人生、幸福人生积淀了厚重的底色。

  宁耀楚在部队时的留影。(陈静 摄)

  然而,由于父亲忠厚老实,母亲年纪轻轻就因病离世,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苦不堪言。为谋生计,在其亲戚朋友的照顾下,1947年,15岁的宁耀楚从湖南邵阳来到了贵州玉屏,跟随师父学习翻砂铸造技艺。

  宁耀楚在家里看书。(周燕 摄)

  “翻砂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一个个造型材料变成了一件件铧口、铁锅、鼎罐等铝合金铸件。”宁耀楚说,翻砂铸造工艺需要高温加热,汗水常常湿透衣背。在只包吃住、没有工资的情况,自己不惧高温、勤学苦练,最终,三年学徒期满,学有所成,在当时谋到了比较稳定的营生方式。

  青春有“志”随党行

  在那个社会还不稳定、资源分配不合理、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有了一技之长、端稳就业“饭碗”的 宁耀楚,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他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战争、剿匪反霸斗争,并加入农民协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还担任民兵队队长,通过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培养积极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推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

  宁耀楚一家10多年拍摄的全家福。(陈静 摄)

  好男儿志在四方。1953年, 21岁的宁耀楚报名参军入伍,成为吉林省边防部队的一名打字员,由于表现优秀,宁耀楚在部队立过三等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4年后,宁耀楚退役转业,成为岑巩县思旸镇农具厂的一名职工,从事打米机、发电机、打谷机、水轮机等机器设备的生产工作。

  当时,作为工厂党支部分管生产的一名委员,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勤勤恳恳工作,坚持创先争优,获得了“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在管理上,他思维敏捷清晰,合理安排人员,科学组织生产,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世纪70年代,公司向财政上缴的利润税收达到了6万至10万元。

  “那时的钱值钱啊,我这居住了30多年的一楼一底小楼房,当时修建就只花了一万二。”谈起曾经的辉煌,宁耀楚满脸自豪。

  初心不改“党味”浓

  “虽然90多岁了,但他总是风雨无阻,坚持走路来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从未缺席迟到,并积极上台发言,点燃正能量。”思旸镇思州社区副主任刘莎娜说,尽管已退休30多年,但宁耀楚老人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主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全力支持社区各项建设,并将党员会变成“党史课”,将“议事院坝会”变成“政策宣讲台”,将自己历经峥嵘岁月感受到党的伟大、社会的变迁、民生的改善等“活的党史”娓娓道来,让党的政策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抒发信党、爱党、为党的款款深情,为党员群众树立“见贤思齐”的鲜活榜样,激发接续奋斗之志,点燃干事创业激情。

  宁耀楚和老伴查看种植的丝瓜挂果情况。(陈静 摄)

  “我出身穷苦,是党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虽然不能为党做很多事情,但我可以力所能及地贡献微薄之力。”宁耀楚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的共产党员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常怀感恩之心,常思为民之责,常做利民之事,才不辜负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他嘱咐当护士的孙女要“待病人如亲人”,他教育在企业做管理的孙子要“把工作当事业干”。尽管儿子在10年前不幸患癌离世,但在老人的言传身教下,孙子孙女养成了能吃苦、敢担当、肯奋斗、有善心的好品格。

  宁耀楚和老伴居住的房屋。(陈静 摄)

  生活自给自足、饮食粗茶淡饭、坚持读书看报、去哪都是步行……一直在奋斗、一直在自律、一直在学习,在常人看来,领着退休金的宁耀楚,对自己有些“抠门”,但老人在身心富足的个人“小小世界里”自得其乐。

  “奋斗不息,生命不止。”宁耀楚说,生命有终点,而人生追求没有终点,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持之以恒学习勤扫“思想尘”,才能真正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让初心保质保鲜,永不干涸枯萎,这也是自己耄耋之年依然身体硬朗、头脑敏捷、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养生法宝”。(周燕)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