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阿戛镇:传递乡村振兴接力棒-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六盘水阿戛镇:传递乡村振兴接力棒

2024-07-11 18:10:50  来源:六盘水市烟草专卖局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有三位不同年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箐口村成片烤烟长势良好。

  烟田里的守护者

  今年51岁的王龙兴,是水城区阿戛镇盐井村人,是有着30多年种烟经历的老烟农。在他的记忆里,从自己孩童时代起,父母便在烟地里辛勤劳作。成年后,他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选择跟随父母脚步种植烤烟,用热情坚守着这片烟田。

  “我是烟农的孩子,对烤烟有着特殊的感情,其他的我也不会做,还是决定种烤烟。父母能靠种烤烟将我们养大,我相信我也能靠种烤烟支撑起自己的小家庭。去年我种了28亩烤烟,毛收入18万余元,今年扩大至38亩,收入会更多,我准备给二儿子在市里买套房。”王龙兴说。

  王龙兴的大儿子王松高中毕业后就步入了社会,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烤烟种植技术,还参加了烟草公司组织的烟叶烘烤培训。2021年至2022年,王松成为箐口烘烤场的一名烘烤师,负责50座烤房的烘烤服务和技术指导,每年烘烤季有一万五千余元的收入。

  除了种烤烟,王龙兴还是水城区米箩合力烤烟综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队长,带领着120名队员为箐口收购点片区的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

  “合作社刚成立时,许多人持保留态度,我们就做给他们看。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烟叶质量得到了提升,还解决了请工难的问题,打消了烟农的顾虑。合作社的成立,真的为烤烟种植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王龙兴说。

  如今,在烟草公司和合作社的支持下,王龙兴凭借不懈的努力,不仅让家庭富裕起来,还带动烟农技术提升,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就业增收,一起奔向好日子。

中坝村种植的大头菜。

  返乡致富的领头羊

  陆刚,一位“80后”返乡创业青年。在外打工的那几年,他尝尽了生活的艰辛,2022年初,他回到了家乡阿戛镇中坝村。

  “以前我就想外出闯一闯,不愿在家。但疫情那几年,外出打工不方便,种烟成了最好的选择,我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种烟。第一年赚了10万余元,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比在外打工赚的多!去年我种了30亩,今年扩大规模到33亩!”陆刚说。

  除了跟随父亲学习,陆刚还积极参加烟草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虚心请教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了烤烟种植的技术要领,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如今,烟农们常向他请教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2023年1月,陆刚通过村民选举,担任了中坝村村党支部副支书一职,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乡村要发展,离不开产业。烤烟产业作为中坝村的支柱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烟农,陆刚自己也深受其益。他常想,不能只有自己致富,还要带领村民共同增收。于是,他挨家挨户用自己的故事给乡亲们算经济账,在他的带领下,烟农逐渐增多,烤烟产业得到发展。除此之外,他还积极与村支两委探索多元增收路径。去年,村委会利用烟田冬闲时期引导村民试种了100亩大头菜,实现亩产值2500元。还积极与收购公司紧密合作,从种子供应、技术支持直至产品收购,全程提供无缝对接的服务,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扎根基层的新青年

  任静静,是一名“90后”返乡大学生,她的名字恰如其人,安静而文雅,在大多数同龄人为都市繁华所吸引时,她毅然地选择了少有人走的道路——回归故里,担任起村里的团支书。

  “我和弟弟是靠父母辛勤种植烤烟挣钱抚养长大的,这片土地对我来说就是有家的地方。”她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感恩和归属,她深知,扎根基层意味着更多的学习和成长,在这里,她能更直接地接触到社会的脉搏,更深入理解生活的真谛,获取书本之外的宝贵经验。

  刚开始,身份的转变让任静静还无法适应,但她迅速调整状态,主动与村干部交流学习,虚心请教工作方法;在工作之余,她常常走村串户,面对面与村民沟通交流,了解更多的村情民情。

  “这小姑娘能吃苦!为了完成卫星图斑的数据采集,我们经常要翻山越岭,尤其是冬天,山上湿滑,一不小心轻则踉跄,重则摔倒,但她从未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句累!”提到这,村干部们对她竖起大拇指。

  自卫星监测核查工作开展以来,任静静便化身为“追星人”,她手拿平板电脑,肩背资料袋,爬坡上坎,复杂的地形地貌经常给外出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但她不畏困难,无数次逐个核查图斑,用自己的努力与担当,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握紧手中的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关接着一关闯,奔向更美好的明天。(周姝玮)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