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9岁的杨再君,是黔东南州黎平县国有石井山林场退休职工。
退休前,他先后担任黎平县木材公司党支部书记,锦龙木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获得过2次州级表彰、6次县级表彰。
2015年退休的他,本应安度晚年,但他却返回老家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安营扎寨,挑起了“麻烦事”,当起了村支书。
村民纷纷表示,杨再君回来后,村里的路通了、灯亮了、环境变好了、产业做起来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杨再君支书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接过担子——“做年纪最大的村支书”
杨再君曾在林业系统工作24年,亲眼见证了黎平县由“木材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自己也从一名“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他深信,只要有干劲,荒山也能生金银。于是退休后,他想用多年的工作经验帮村里办点实事。
当时宰蒙村头上戴的是“软弱涣散”的帽子,村干、群众都抬不起头,一开始杨再君的建议无人响应。
杨再君回村第二年,村“两委”面临换届,但宰蒙村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尚重镇党委迟迟“敲定”不下。
杨再君当过支书,又是干部,要经验有经验,要威望有威望,想改变宰蒙的现状,得靠他。
…………
经过群众推荐、党员选举,2016年,杨再君全票当选为宰蒙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年,杨再君61岁,是黎平县年龄最大的村支书。
杨再君一上任,就围着村里连轴转几天,分析村里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村干部不团结,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员意识弱化,作用发挥不好;村“两委”办事不公,村民不信任。
“如何变?第一步,改变作风。”杨再君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要求村组干部坐班,集体的事群众不参与,村组干部就上门。
第二步。村里干什么,杨再君都要求党员带头示范,党员做到了,再去引导群众。第三步,凡是关切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他都开大会、听诉求、收意见、贴公示……让公平重回村民心间。
主心骨立起来了,难题又来了:环境脏乱差,活动阵地老旧,别说搞产业,村里连条产业路都没有。
为此,杨再君经常早早起来就往镇里跑、县里要,用他的话说叫“四处化缘”。终于,杨再君争取到90余万元项目资金,修通了5条20余公里的产业路;后来,又建成了老年活动室、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群众再回村,都直呼“哟,新鲜”。
抢抓机遇——“把希望寄托在荒郊野岭”
杨再君的笔记本上,清晰地记录着:“宰蒙村群众想摆脱贫穷,可空有致富心,却无致富路,得想办法。”
2016年12月,杨再君组织党员到与隔壁乡平涂村接壤的“马踢井”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和老党员一聊才知道: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靖参将邓子龙骑马途经此地,在此休息时,座骑起步顿足,踩出一泓清泉,泉水清洌甘甜,后人开挖成井,便取名“马踢井”。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军团第15师、红三军团第6师长征进入贵州,也曾取途经“马踢井”,在附近村寨传播革命思想。
杨再君意识到,宰蒙村发展的机会来了。
他想在“马踢井”上做文章,可史料不全、交通不便、信号不好。村民代表大会上,群众公开质疑:“在荒郊野岭打造景点,谁来?”
群众思想不通,杨再君就白天找项目,晚上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他多次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跑到县委宣传部、黎平会议纪念馆、党史研究室、县文物局等单位汇报对接,挖掘整理红色故事,递交“马踢井”红色遗址申报材料、最终,各级领导干部被他的精神所打动,先后拨付200余万元资金,用于开发“马踢井”。
随之而来的,是硬化景点公路,修建接待中心、旅游步道、观景亭台、信号基站。资金不够,杨再君又发动群众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历时五年,“马踢井”长征文化公园终于建成。
如今,“望红节”“侗年节”等节日和传统民俗活动在公园“落户”,吸引了不少游客。随着人气高涨,宰蒙村因利势导发展起民宿、研学、农家乐、观光采摘等,村里还“冒”出了党史讲解员……
“直到有游客组团来‘马踢井’观光旅游、开展娱乐活动,我们也从旅游接待中得到了实惠,这才体会到杨支书的良苦用心。”宰蒙村民杨贤平说。
发挥余热——“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按常理,有威望、有见识的杨再君带领群众搞产业不是难事,可即便是杨再君与党员、群众代表多方调研确定后的产业,还是遭到群众公开抵制。
原来,杨再君了解到群众种植红薯等传统产业只够吃,不赚钱,他动员大家发展猕猴桃产业,多方奔走才争取到的免费种苗,分发给群众后,不少人直接扔掉。
为让大家看见“实惠”,他带头把自家4亩地都拿出来种猕猴桃,赚钱后,群众才打消了顾虑。
杨再君趁热打铁,组建合作社,吸纳群众加入,又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如今,宰蒙村猕猴桃已有100余亩,带动全村人均增收2000余元。
产业做起来了,杨再君又把精力转到治理上。他发现群众喜欢攀比,只要办酒席,谁也不想烟买差了、菜做少了被邻居取笑。
杨再君详细记录群众的痛点难点,主张把整治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群众深恶痛绝却又深陷其中的陋习纳入村规民约,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
2021年,宰蒙村又面临换届,当时的杨再君已年满66岁,连走路的脚步都轻了,连声音也多一丝颤抖,按照相关规定,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适合再担任村支书了。
然而,在摸排村支书换届人选时,宰蒙村群众却联名,推举杨再君连任村支书,尚重镇党委多次与县、州级组织部门对接,组织表示,他这个情况不能受现在村支部换届条件的制约,破例批准他连任宰蒙村党支部书记,并向州级备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杨再君表示,尽管当支书是件苦差事,自己年纪也大了,工作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可他总提醒自己:如果工作不难不累,那还要共产党员干什么?
今年,是杨再君任村支书的第8年,8年来,他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即使步入古稀之年,杨再君也仍表示,只要组织需要,他就一直干,干到干不动为止。(莫宪斌 刘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