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悠扬的天籁歌声中,2024年贵州省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在黎平县肇兴侗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大赛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黎平县人民政府承办,旨在彰显侗族大歌独特艺术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大赛采取合唱形式进行,分老年组、成年组和少儿组三个组别,有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共17场比赛,时间将持续至8月底结束。大赛除了贵州省侗族大歌流行地区组队参加外,还邀请了广西和湖南两省区歌队参加,共100支歌队2400余名歌手,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参赛队伍将以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爱情、歌唱友谊、歌唱祖国等为主要内容的侗族大歌曲目,向大家呈现出一场场声势浩大的视听盛宴。
为增加大赛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大赛期间在肇兴侗寨还增设了乡村非遗集市、非遗盛装巡演、非遗美食互动等多个环节,全面集中展示侗族文化独特魅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活动现场的乡村非遗集市,各参赛歌队、非遗企业带着当地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非遗特色旅游商品现场展示展销,全面展示了侗族文化,推介特色旅游商品,乡村非遗集市成为了主动“引客来”的一次成功尝试。
每期赛事期间,参赛歌队均组织民族服饰、非遗歌舞等民族表演啦啦队在赛前、赛中等环节进行表演,通过非遗盛装巡游,与游客互动,展示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村锅”非遗美食互动环节,歌队自行准备“村锅”食材,大展厨艺,准备地方特色侗家美食和侗家特制甜糯米酒,将侗家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期间邀请游客参与体验,介绍侗家传统特色,到侗寨听天籁大歌品非遗美食,让更多的游客了解侗族美食文化。
活动期间,邀请国际国内知名音乐家、歌手、乐队、器乐、舞蹈、合唱团及旅行团等在比赛环节登台表演,增加比赛的氛围以及和观众游客的互动,唱响侗族大歌品牌,打造景区核心流量引擎。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以优美的旋律、自由的节奏、自然天成的和声,体现了东方独特的音乐形态、审美趣味和社会认知。“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侗族大歌所承载和传递的文化信息,凝聚着侗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品格。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侗族大歌惊才绝艳,叹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誉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如今,侗族大歌已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和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瑰宝,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出侗乡、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被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为之神往!
为切实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抓好侗族大歌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近年来,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断加强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扩大侗族大歌的影响力,充分展示了侗族大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政策引领,先后出台了《侗族大歌五年保护规划(2011-2015年)》《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行动计划》《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在黎平、从江和榕江三县实行侗族大歌集中连片保护。加强队伍建设,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100所学校命名县级侗族大歌传承基地,在流行地区建设侗族大歌传习所(中心),推动侗族大歌进校园、进课堂、在社区,基本实现侗族大歌流行地村村有歌队,寨寨有歌堂。开展侗族大歌普查,推进侗族大歌档案和数据化建设,出版《侗族大歌系列丛书》《侗族大歌音图典》《侗族大歌志》等丛书,并制作音视频。同时,通过举办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侗族大歌节等赛事节庆活动,开展侗族大歌宣传展示和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省将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提高侗族大歌的歌唱水平,激发侗族大歌创新创造,让这项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机盎然,为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