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黄果树旅游区“绿富美”变形记-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乡村振兴在行动|黄果树旅游区“绿富美”变形记

2024-08-08 09:45: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8月8日电 近日的黄果树,瀑布雄浑,白练当空,满眼的青山叠翠,树木葱茏。贵州旅游金字招牌,又迎来了暑期旅游旺季。  

  如今,黄果树旅游区的森林覆盖率达66.31%,核心景区达到90%。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当地乡村“颜值”焕新、产业蓬勃发展,变身为喀斯特地貌上的“绿富美”。

  航拍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新华网 卢志佳 摄

  绿色发展带来绿意盎然

  身处黄果树瀑布景区核心区域的“半边街”,绿树环绕成荫,但闻瀑布轰鸣,不见瀑布身姿,别有一番韵味。

  这条街位于黄果树瀑布顶端一侧,可居高临下观赏瀑布。正因其位置优越,这里曾是餐饮、酒店聚集的地方,破坏了自然环境和视觉景观,一度被称为“大瀑布上的一块牛皮癣”。

  2006年开始,黄果树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历时7年,将“半边街”923户3000余人整体搬迁至黄果树新城。随后投资5000余万元对“半边街”实施生态复绿及景观打造等工程,曾经“脏乱差”的“半边街”,变成了黄果树景区的生态长廊。

  这仅是黄果树旅游区践行“增绿、护绿、享绿”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果树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实行林长制护绿,成立多支森林巡查队严防森林火灾。

  航拍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及其下游白水河。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距黄果树瀑布3.5公里的王安村,1800亩超大松林场满目翠绿。但在上世纪80年代,村民常砍树建设房屋、烧火做饭,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冲毁了农田,村民深尝破坏生态的苦果。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管护,目前王安村森林覆盖率已达79%,还获得贵州省“森林村寨”称号。

  距瀑布5公里的石头寨也面临过类似困境。这个布依族古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穿寨而过的桂家河畔一度兴起过“烧烤风潮”。“村民各种占河道经营,虽然经济收入可观,但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的。”黄果树镇副镇长赵实虎说。

  为此,当地政府下决心进行整治,将经营户全部搬迁到专门修建的“烧烤长廊”,规范经营,并聘用村民为河道保洁员,维护环境整洁。

  在保护和开发之间,黄果树旅游区坚定选择了绿色发展,力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生态旅游绘就美丽画卷

  守住了绿水青山,黄果树旅游区发展思路更加分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丰富旅游业态。

  民宿“匠庐·阅山”静卧于乌拉村的青山之中,与坝陵河大桥遥遥相望,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绝美景观,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民宿热门榜单上。

  “这里生态特别好,有雾的时候,从民宿望去,坝陵河大桥和绿水青山云雾缭绕,如同人间仙境。”上海游客梁冰说。

  今年5月刚入驻石头寨的“山月集·牧野童话”也是看重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个亲子主题乐园的民宿。园区内,清水潺潺,绿草如茵,梅花鹿在自由奔跑、天鹅和野鸭在悠然戏水……

  位于白水河畔的“山月集·牧野童话”民宿。新华网发(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前台主管曹若斓就是石头寨本地人,因为看好家乡的生态旅游发展,去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返乡就业。“记忆里,我的家乡就是有山有水有树,有萤火虫和星空,我也希望把家乡的美景带给更多的人。”曹若斓说。

  依托气候和生态资源,不少村寨发展起了康养旅游。龙宫镇桃子村夏季平均气温23℃,不少外地游客前来“长住”,“候鸟式”避暑。黄果树镇王安村也引进了投资2.2亿元的森林康养项目,观瀑电梯、太空舱住宿区等均在抓紧施工,预计今年9月开始试运营。

  同时,黄果树旅游区将“文化”融入“绿色”为旅游“铸魂”。“石头寨”因建筑几乎均由石料制成得名,全寨石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民宿“匠庐·村晓”入驻时,保留了石头寨的原始风貌、房屋外观和村落层级美感。尘嚣远去,绿树掩映,石屋古朴,庭院深深,独特的“乡间美学”使其深受游客喜爱。

坝陵河大桥。新华网发(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桥旅、体旅等新业态也在黄果树旅游区晋升为新的“网红打卡点”。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桥梁主题博物馆,游客在这里不仅能体验商业蹦极、高空秋千、空中餐厅等多个桥旅项目,还能开展深度研学,了解3万余座桥梁将贵州从“山地高原”变成“高速平原”的伟大建桥历史和先进技术。

  历史悠久的贵州·镇宁黄果树半程马拉松赛事,则以沿途如诗如画的风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跑友,在大瀑布下的山林间畅快奔跑成为许多跑友的梦想。

  特色产业助力富民强村

  在生态优势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当地乡村一展新颜,实现了绿色转型和美丽蜕变。

  木厦河生态鲟鱼养殖基地利用北盘江支流打邦河上游的优质水源,采用无动力自流水养殖模式,使用阶梯式鱼池和多级生态净化系统,利用草鱼、鲤鱼等普通淡水鱼以及“狐尾藻”等净水植物自然净化水质。

  这种生态养殖方式节约了电能、保护了环境,还提升了鲟鱼品质,使其肉质紧实、鲜嫩肥美,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年产量达500吨,年产值2000余万元,再通过村集体分红和土地流转费,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民宿“匠庐·村晓”客房部负责人吴小翠今年46岁,也是石头寨本地人。常年在外务工,后因父母年迈需要照料,只能返乡务农。

  政府引进民宿品牌“匠庐”后,吴小翠一家10口人从老石屋搬到了山脚下的新居。老石屋则被改造为客房,土地流转给村里的蔬菜产业,夫妻二人则应聘为“匠庐·村晓”的员工,两人收入每月上万元。

  “原来只想给孩子吃饱穿暖,做梦都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在家门口挣钱,收入不错,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吴小翠说。

  位于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的“匠庐·村晓”民宿。新华网发(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匠庐·村晓”共带动周边40余名村民就业,所用食材也多为当地农特产品。

  不少村民则自己当上了老板。桃子村的荷花池前矗立着一栋三层小楼,58岁的村民严冬梅把自家房屋改成民宿,2019年开始营业,旺季时8间客房全部住满,再配上自家地里的蔬菜、当地的应季水果,客人们常把这里当成了家。她算了一笔账,避暑旺季3个月可增收近5万元。

  “村委会为民宿搭建第三方揽客平台,去年接客1400余人次。”桃子村第一书记李石文说,全村共有64户村民用自建房开起了民宿。

  以旅游产业为圆心,乡村特色产业也泛起涟漪。春末到夏初,白水镇乌拉村蛮寨组一片耀眼的金黄……依托峡谷的自然优势,乌拉村种出的枇杷格外甘甜,金灿灿的枇杷个大饱满,成堆地挂满枝头。

  “种植水果不仅助农增收,还能保持水土。”乌拉村支书雷洪军说。全村共有778户,每家每户都种植水果。除了2500余亩枇杷,还种植蜂糖李、红花桃、樱桃等精品水果。村民们坐在家门口的路边摆摊,就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未来,黄果树旅游区将继续以绿色生态为基底,把“绿色+”融入旅游、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升级。(卢志佳 王橙澄 郭玮 邱林 郑荣雪 简莲欣)

[责任编辑:邓娴 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