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围绕贵州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目标,强化“孝”文化建设,以“孝”聚力激活乡村振兴。
配强队伍植入乡村振兴“孝”思想
一是磨炼“三能”干部。着力锤炼能写、能说、能干的“三能”型干部,让干部在政治上硬起来,业务上精起来,作风上实起来,去年来,松桃结合乡村振兴内容开展以“孝”文化主题“宣传干部上讲堂”16期,参训人员覆盖27个乡镇(街道)宣传委员。
二是淬炼“四名”战队。依托全媒体平台,认真推选骨干主播、编辑、记者、机手作为“特种兵”,组建以名嘴、名笔、名摄、名编为注册志愿者的“四名”战队,用人品和精品引领时尚,确保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出战必是胜战、出品必是精品,全方位放大“融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是历练“五有”新军。围绕“孝”文化在守正创新中锻造宣传有导向、说话有思想、做事有激情、写作有本事、做人有品德的“五有”宣传新军,用“孝”定力服务人民,用“孝”魅力感化人民,用“孝”实力奉献农村,全面提升“VV沙龙”宣传品牌,发挥名人带动作用,形成多维矩阵和强大合力,构建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孝”文化大宣传格局,成功举办“VV沙龙”25期。
深挖亮点增添乡村振兴“孝”内力
一是塑造典型人物。被喻为“人民的大孝子”的九江乡地安村村民刘仁平,多年来不断将孤寡老人小孩接到家中自费赡养,先后养活的老人小孩多达25人。在刘仁平的观念中,善行尽孝是一种高尚情怀,也是一种执着信仰。他说:“看到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心里觉得难受,不去帮助,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蓼皋街道兴凉村吴昌福老人,20多年来,一直照顾年迈体弱且失明的叔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真孝,成为街坊邻里教育小孩的榜样故事。“一个人有孝心,是因为心存善念。”吴昌福说。通过典型塑造,2023年,松桃荣登中国好人1人(全市3人),贵州好人2人,铜仁好人5人。
二是打造品牌村寨。大湾村被称为“苗家孝子第一村”,也有“天下孝子第一村”美誉。早在明代初期,从湘中迁徙而来的滕氏祖先就在此开荒耕耘。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保留100余栋百年木结构的苗族风格古建筑。现年86岁的滕树芝,父亲早逝,母亲从72岁起就双眼失明,滕树芝独自担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直到母亲101岁去世。母亲卧床30年,滕树芝悉心照顾,滕树芝孝敬老人感动了他的4个儿女。两年前,滕树芝不慎摔伤腿脚,卧病在床2年,儿子滕建平天生聋哑,却一直守护在父亲身边;儿子滕建强辞去私企工作,回家照顾母亲滕树芝。大湾村全体村民一致推举他们家为“孝慈之家”。
三是创建文明单位。大力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去年全县评选出九江街道小桂寅村、长坪乡地甲司村等91个县级文明村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等7个县级文明单位,天龙湖小学、松桃第八中学等13所县级文明校园,蓼皋街道宋长江、滨江社区杨玲等56户县级文明家庭。有效激活各类创建细胞,让群众体验到文明孝道事迹就在身边,文明创建行动就在眼前,文明风尚传播就在周围。
打造品牌释放乡村振兴“孝”动能
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传递乡村振兴“孝”文化、强化乡村振兴“孝”教育的品牌来打造,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两心”融合的基础上,全面激活县应急广播中心指挥控制平台,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心”融合松桃模式,有效释放乡村振兴“孝”动能。围绕贵州围绕主战略主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精心策划,创新推出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骨干系统讲、行业领域联动讲、“双语”互补生动讲,“三堂”互融分类讲、“四+”互动特色讲、“五老”互促深入讲的“七讲”办法,让党的创新理论、“孝”知识和乡村振兴“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开展“理论专家+”二人讲10场次,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斗志。创作《茶灯宣讲传党音》《苗歌传唱二十大》《十说二十大》等宣讲短视频被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刊播,《十说二十大》Rap宣讲短视频被推送到贵阳地铁站宣传大屏循环播放。开展短视频线上宣讲20余场,阅览量30余万人次,30个精品案例汇编成《松桃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选编》,社会反响良好。先后有秀山、德江等毗邻区(县)前来考察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释放乡村振兴“孝”动力的经验做法。
选准载体传递乡村振兴“孝”声音
一是“二十四孝”画在墙上。在城乡主干道村民房屋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讲好“二十四孝故事”,教育引导群众敬老爱老助老,解决空洞说教、呆板灌输的问题,提升“孝”文化引领水平,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教育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凝聚敬贤人、知感恩、树新风的正能量,打造温馨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消除自身存在的恶习陋习,营造浓厚的崇孝敬孝文化氛围。“二十四孝图”将民风民俗、道德准则、文明乡风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成为群众开展亲子教育的好地方、乡村振兴的“解说员”和“加油站”。松桃“二十四孝图”集中反映“孝”文化建设的“文明十三巷”被贵州省作为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在全省宣传。
二是“一约四会”扎进村里。以完善“一约四会”为抓手,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传递乡村振兴“孝”声音。在全县全面完善《村规民约》,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宣传“尊老爱幼、互助帮扶”优良乡风,倡导厚养薄葬、抵制低俗婚闹、拒绝早婚早育等陈规陋习,促进广大群众弘扬健康节俭道德新风尚,树立文明节俭婚丧新风气,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崇简戒奢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人心向党”深入民间。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暨“送戏曲进乡村”文化巡演50余场次,实现在乡村振兴中“人心向党”,在文明创建中“行孝守德”。利用32所少年宫阵地,深入学校开展“童心向党”“开学第一课”“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遵守爱国、诚信、孝敬、勤俭等道德规范。全县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节日民俗文化蔚然成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自觉养成。(刘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