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气象新动能 驱动旅游新经济
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贵州安顺召开
8月29日,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贵州安顺召开。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气象局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旅、气象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高校相关人员等4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开发气候资源,发展“气候+”全域旅游业态,谋划不断提升全国气象旅游服务水平。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出席并致辞。
熊绍员指出,当前,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由于其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城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气象和旅游具有天然的密切关系,气象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相融相盛既是气象部门聚焦旅游产业、赋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气象服务由防灾减灾为主向趋利避害并重转变的有益探索。一方面,气象部门持续加强科技能力创新,开展气候生态资源普查评估,不断发掘当地独特的气候禀赋和气象景观,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将“气象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激活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打造具有气候生态特性及地域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让尽可能多的优质市场主体分享资源、共创效益、汲取力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避暑避寒、观星赏花、休闲康养;另一方面,气象服务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确保旅游安全和提升旅游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时、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和提示信息,成为公众旅游出行规划和路线选择的必备参考,也为旅游管理部门合理制定运营策略、科学引导游客防灾避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作题为《气象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目标与路径》的特邀报告。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等专家学者围绕气象赋能文旅发展、气象赋能康养产业等内容分享了研究成果及思考。与会人员还围绕气象公园建设与实践、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思路、海上旅游气象服务、气象文旅融合发展等开展了沙龙交流。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此次大会还开展了气象赋能高质量文旅产业转化联合路演行动。本次路演项目来自国家级及省级气象部门,精选了以文旅康养产业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放心游·晒不黑”旅游气象服务一体机、流感气象风险预报及应用、气象媒体服务产品赋能文旅产业成果应用、北京气传致敏花粉智能监测预报服务技术及应用、创新气象景观预报“四时福建”皆风景和云南智慧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研究与应用等6项科技成果,旨在推动气象科技成果与文旅康养领域深度应用融合,通过气象新动能驱动旅游新经济,为各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此外,此次大会还组织与会嘉宾实地观摩极限挑战运动气象保障服务情况、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智能服务平台示范建设。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要求,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加强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要求气象部门“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工作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将气象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气象旅游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未来愿携手文旅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开发各地气象旅游资源,挖掘地方气候优势,打造特色气象IP,为游客创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