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最大公约数 同心共建“示范区”——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贵州毕节一周年纪实-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寻求最大公约数 同心共建“示范区”——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贵州毕节一周年纪实

2024-09-26 18:40:41  来源:农民日报

  乌蒙深处,乌江源头,峡谷雄伟磅礴,江水碧绿东流。在贵州黔西市新仁苗族乡的化屋村,自驾游、组团游游客纷至沓来,陶醉于这片壮丽自然的山水之中。在七星关区乡村振兴数字化创新产业学院内,一批批“数智学徒”,从这里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科技小院里,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们正以刺梨、马铃薯与跑山鸡产业为抓手,将科技化、生态化植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30多年来, 致力于推动“统战所长”“毕节所需”同频共振,与毕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奋斗,共绘“示范”同心圆,书写了试验区快速发展的辉煌篇章。

  自去年7月以来,统一战线累计在毕节实施地域帮扶项目658个,涉及资金1.51亿元;实施领域帮扶项目158个,涉及资金1.09亿元;帮助联引各类项目155个,投入资金9.17亿元。

  同心引领共绘产业新画卷

  近段时间,大方县的天麻育种迎来黄金时段。在瓢井镇小洞村的天麻育种基地内,一片繁忙之景跃入眼帘。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往来穿梭,引领着农户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摆放木材、放置密环菌、覆土、覆盖树叶等一系列精细的天麻育种流程。

  大方“深居”乌蒙山腹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致力于仿野生天麻种植的研究与推广。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方天麻向来以品质好、药效高而享有盛名。

  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1994年农工党中央将大方县明确为定点帮扶县。结对帮扶以来,农工党结合当地山区农业特色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推动大方天麻产业做大做强。如今,大方天麻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拥有种植经营主体138家,精深加工产品30余个,备案食用产品23个,预计综合产值达6.25亿元。

  随着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深入开展,在乌蒙山深处的这片热土上,类似于大方天麻这样,一个个由全国统一战线帮扶发展的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彰显了产业帮扶的显著成效。

  农工党民革中央帮助纳雍县发展“生态土鸡”“食用菌”和茶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展业发展,并且从2023年民革中央持续组织开展“我为帮扶下一单”等消费帮扶活动,帮助购买当地农产品195万元,帮助销售纳雍特色绿色产品2500万元,推动了“纳货出山”,带动了绿色产业发展。

  九三学社中央帮助引进中农发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面积为800亩的马铃薯种源基地。该基地年产脱毒马铃薯组培种苗1.5亿株,年繁殖微型薯能力1.5亿粒,让威宁马铃薯产业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民盟中央协调“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学生实践基地”在七星关区梨树镇上小河村落地,帮扶打造“一碗面、一碗米、一碗水、一碗酒、一碗茶”等特色乡村产业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上小河村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

  全国工商联帮扶资金500万元,在织金县猫场镇建设占地25亩的织金皂角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开发食品、药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集皂角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全县皂角种植面积达52万余亩。

  各民主党派中央积极发动省级组织与对应县区有关乡(镇、街道)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组织94个统一战线省级组织结对帮扶毕节73个乡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力量实现了从多点散状发力向集中共同发力的转变。

  同心开发激发人才第一动力

  时下,走进撒拉溪镇龙凤村,郁郁葱葱的马铃薯花迎风摇曳,漫山遍野的刺梨树郁郁葱葱,即将迎来大丰收。

  得益于“龙凤科技小院”团队的智力支持,当地的刺梨、马铃薯等产业快速发展。

  “龙凤科技小院”是贵州成立的第一个科技小院。作为民盟中央协调中国农业大学派出研究生在撒拉溪镇龙凤村建立的团队,“科技小院”以龙凤村的刺梨、马铃薯与跑山鸡产业为抓手,将科技化、生态化植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技术能够在肥料施用量减少60%的情况下,每亩地的马铃薯产量还能提高1400斤左右,我们的收入至少提高了25%。”村民路绍志高兴地说。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毕节乘着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的春风,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从“量”向“质”的转变,不断为建设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夯实根基。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梅大江回想自己进入乡村振兴数字化创新产业学院的经历,他有些感慨。“如今,我不仅学会了技术,还找到了未来人生之路。” 

  乡村振兴数字化创新产业学院是致公党中央联引党员企业毕节横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托致公中央与广州天河共建的“数字小院”,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通过“产教研赛创”形式探索培养“π型产业人才”的全新体系,探索形成“中职+高职+数智学徒”模式,培养熟悉行业领域知识并具备信息化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我们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按企业所需培养人才。当学徒们在企业学到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专业技术后,还可返乡创业,通过‘数字小院’等平台助力家乡的发展。”毕节横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晖说。

  如今,越来越多像“梅大江”一样的年轻人,走进乡村振兴数字化创新产业学院,走出大山。

  同心“共育”科技发展新动力

  “毕节市多个领域科技项目获得了来自统一战线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农业、健康和生态建设。”毕节市统一战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梳理科技领域帮扶项目时说。

  科技领域“组团式”帮扶,统一战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信念。

  农工党协调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指导毕节有关方面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实现贵州食用菌与茶产业循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协调推进“鸡优良品系扩繁研究”“纳雍糯谷猪新品系选育与利用”两个入库项目获得 2024 年粤黔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

  台盟联引上海中医药大学毕节中医药研究院实施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与毕节市中医医院共同筹建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取得阶段性成效……

  致公党联引大连工业大学光子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等高校与毕节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引清华大学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研究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持续为高新区生态环保方面提供技术服务。

  …………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专家指导组和统一战线其他有关方面在科技领域发挥优势组团帮扶毕节,让毕节正在加速从“试验区”迈向“示范区”。

  截至8月底,毕节已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光创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平台1个,科技小院(数字小院)13个、科普中心5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记者 刘久锋)

[责任编辑:李涛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