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的百姓听说红军要进城了,钟敬斋、王华堂、刘八元、张一之等当地人便带领群众赶到东门外迎接。
1934年12月14日,红军进驻黎平县县城。
为让红军在黎平好好休整,刘八元等人急忙分头给红军将士安排食宿,县城内的一些寺庙、祠堂及少数宽敞的民居里都住满了红军将士。因为部队人多,最难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平时老百姓家只准备一个月左右的口粮,快吃完时才又撮一点谷子拿去晒干,之后再拿去舂米。时值冬季,阴雨连绵,没有太阳晒谷子,只能用焙笼把谷子一点点焙干,当时全城的焙笼都用上了。黎平县只有福禄江边有三个水碾坊,平时只能满足县城内部分人家碾米和加工面条之用,人多时还得排队。现在一下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实在困难,就算群众用自家的石碓舂米也还是供不应求。于是,群众就利用装菜的木端盘、木板和小青瓦搓谷子。大米加工出来后,妇女们用风车把糠壳吹净,用簸箕把谷糠筛净。小孩儿们也都来帮忙,终于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
红军在黎平严守纪律:凡是为红军做事的,每人每天发几十文工钱;所购物资一律按当时黎平的物价付钱,买卖公平……这些举动使红军赢得了黎平人民的拥戴。由于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部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补充了给养,还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顺利扩充了红军队伍。(整理:谢俊泉)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