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来的幸福生活-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种”出来的幸福生活

2024-10-08 17:15:02  来源:遵义市烟草专卖局

  尧家坡,位于凤冈县新建镇太河村,海拨1200米,常年多云雾缭绕,冬有雨雪,夏无酷暑,属典型的高海拨生态烟区。沿着蜿蜒曲折而陡峭的山路,徒步从坡脚走到山顶要1个多小时方可到达,脱贫攻坚期间,硬化路已修到了山上村寨。

  不一样的大山种烟人

  尧家坡山上共住有32户人家,耕地面积2500余亩。其中有20余户多年种植烤烟,常年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产量20万斤以上。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山上的烟农告诉笔者,尧家坡虽然山高路远,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耕作层深,透气性好,海拔高度适中,可以说是典型的山地生态烟区,烟叶品质一直较好,户均收入可观,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的种烟专业组。

  在这些种烟人家当中,朱克禄算是其中靠种烟率先富起来的典型之家。这位年近花甲的农民伯伯,看起来很是健硕,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是14口人之家的“顶梁柱”,他有着一米七六身高,时刻透着一身坚韧的大山农家汉子形象,对种烤烟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理解和执着。自1997年开始种烟至今,朱克禄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直到2010年,13年种烟下来,朱克禄家不光日子好过了,而且手里头还有了一定的积蓄。

朱克禄在采收烟叶

  外面的世界不一定都精彩

  人说有了钱,想法就会多。这话还真是一点不假,老朱当然也没逃出这个例外。

  家里有了钱,想到种烟相对较为辛苦,老朱也想换种方式生活和挣钱。2011年,农村日子越来越好过,手头有了钱,生活质量在不断改变和提升,对生活日用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经过多方调查和了解,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当年不种烟,拿出15万元带着一家老小到离家六公里远的新建镇上开起了超市。

  原本以为开超市比种烟轻松,也更能找钱。不知是不懂经营还是市场发生了变化,一年辛苦打拼下来,年底一盘帐不但一分钱未赚,反而亏损了3万多。这让老朱感觉有点云里雾里,心里七上八下,夜不能寐,别人开超市都是赚钱,我怎么就亏了呢?这可是多年种烟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汗水钱啊!

  忙活一年亏了3万多,别说有多痛心了。老朱心想,看来生意这行并不是我老朱所能做得来的,要不是为了图轻松,也不会亏掉那么多汗水钱,还是回家种我的烤烟来得稳当。于是,他还是决定带着家人回到山上继续种烟。尽管开超市亏了,可听说又要回山上种烟,大儿子夫妻俩却不乐意了。求得父母同意,俩人就留在镇上开了家摩托车店。

  2012年,老朱回家种了80亩烤烟,老大在镇上投资25万元做起了摩托车生意。一年下来,老朱种的80亩烤烟收入还比较可观,可大儿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因没有经验和经营不当亏了10多万元,摩托车店也只好关门。这下子老大夫妻无话可说了,看来咱也不是做生意的那块料。可一想到种烟的那种辛苦,看到其他年轻人外出打工似乎很不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于是,老大夫妻俩又向父母提出要去打工,老朱没有反对。2013年,俩人抱着出去找点钱的想法,将小孩扔在家就去了广东打工。

  打工一年,虽说俩人在外没向父母要钱,但也没给父母寄一分钱。尽管还算省吃俭用,待春节回到家时,俩人身上却只剩下不到2000元钱。而父母当年在家给他们带小孩的同时还种了75亩烤烟,收入还可观。看到这一幕,春节刚过,夫妻俩商议后不出去打工了,还是觉得留在家跟父母一起种烟恰当。

老三朱林伟将烟叶运到烤点

  后来,笔者问老朱大儿子出去打工有何感受,为什么又不去了?他说:“出去上班打工,重活儿干不下来,自己又没什么技术,轻活儿工资又不高,除去一切费用,年底就所剩无几了。在家种烟虽说要苦点,但只累几个月,收入比打工高,而且还要自由得多。”

  算来算去 还是种烟靠得住

  开超市亏,卖摩托还是亏。这让老朱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他和家人想象的那么精彩。原本想通过做生意能轻松挣到钱,结果却亏了个一塌糊涂。大儿子夫妻俩外出打工一年,回到家也不过是四个兜“一样重”,真可谓是“算路不由算路来”。

图为老大朱勇在下炕

  尽管如此,经过2012年至2014年三年种烟,由于种植技术好,管理到位,加之多数环节都是自己操作,节约了不少人工成本,每年收益都不错。老朱曾告诉笔者,10多万元对于一个庄稼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种诱惑,那种失去的痛心到底多痛,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因当初一个冲动的决定,10多万元说没就没了,至今想来,仍让他心有余悸。

  说实话,看着老朱一家子因种烟不断实现着积蓄的递增,还真是让人羡慕。当被问及做生意和种烟哪样要容易一些时?老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唉,看来做生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得到钱,也没有我想的那样简单。去做了,才知那并不适合自己,种烟才是我的强项。经过这些年,算来算去,还是种烟更靠得住。”

  打虎亲兄弟 种烟父子兵

  人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朱有3个儿子,均已另立门户。如今三个儿子已然接过了父亲种烟的“接力棒”。2024年,父子4人共种植烤烟300余亩,是名副其实的烤烟种植大户。老朱一家已完全成了不折不扣的种烟父子兵,这在凤冈全县可谓是唯一的一家,没有之一。

  当聊到今后有何打算时,老朱肯定地对笔者说:“还是前年我跟你说过的那句话,只要烟草公司还存在,我就会带着家人一直种下去。何况现在政策那么好,烟草公司的服务又很到位,再加上有种植‘保险’,让人种着更放心。”(王启均 杨先才)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