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突出“三共”架好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三桥”-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突出“三共”架好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三桥”

2024-10-23 09:44:43  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近年来,贵州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平台共建、方法共商、基层共治“三共”,架好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连心桥、同心桥、贴心桥“三桥”,深化打造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典范,不断夯实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础。2024年贵州15个集体、14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基层集体、个人总数达25个,占比85%以上。

  突出“平台共建”,架好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连心桥”

  一是发力党建平台,实现党建“聚”心。坚持“红色石榴团结模范”党建品牌引领,通过“爽爽贵阳·石榴籽音乐季”“石榴籽广场”“石榴籽公园”“石榴籽宣讲队”“石榴籽家园”“石榴籽驿站”“石榴籽主题街区”“团团石榴籽”志愿服务实践等载体,配备专职党建联络员,联合举办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党建活动,构建“平台共促、阵地共建、服务通办、成果共享”新机制。比如,云岩区依托“两企三新”党群服务中心和2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二是发力宣传平台,实现宣讲“育”心。通过开展“石榴籽一家亲”珠港澳、“石榴籽讲坛”、“好花红主题班会”、“石榴籽杯”青少年校园足球友谊赛、“我们的节日”、“永远跟党走”、“歌唱祖国”、“四季春晚”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深入人心、植入灵魂,将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比如,2022年以来,黔西南州共举办主体班次培训108期,培训各族干部5400余人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120余场次,参加人数1万余人次。

  三是发力政策平台,实现帮扶“暖”心。积极搭建各层级帮扶关爱机制,制定出台《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用关爱实效温暖各民族群众。比如,由省民宗委牵头对接江苏省扬州市精心组织的10家企业,赴贵州省赫章县、大方县、盘州市开展“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招聘会招工,涵盖机电、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提供焊工、质检员、钳工等600余个岗位。

  突出“方法共商”,架好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同心桥”

  一是紧扣“民族团结进步”基调,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宣传宣讲活动”“唱响一心向党好花红 打造团结进步新典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家园”等方式,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社会氛围。比如,今年的模范集体代表、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肖阳群通过入户走访、“板凳会”“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表彰大会精神宣传宣讲到各村各组各族群众,开展宣传宣讲6次,参加党员和群众300余人次。

  二是聚焦“跨部门间合作”效率,共建新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大数据、公安、人社等多部门职能优势,协同共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模式。2022年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统计工作的通知》,对全省各级各类平台进行整合升级,建成全省统一的贵州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平台,构建联通省、市、县、乡、村自上而下数据通道,全省各级报表台账在同一平台就能完成;公安、人社等部门对部分数据进行清理,从省级直接导入到系统之中,部分数据实现部门之间的共享和基层回流使用,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三是突出“社会资源联动”优势,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各界人士智慧力量,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比如,今年国庆假期,“村超”举办地榕江县共接待游客49.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亿元;台江县借力“村BA”的影响,在已落地500强企业天能集团、山东环保基础上,又主动牵引上海锅圈、北京同仁堂、广东明基水产等一批优强企业走进台江、投资台江。

  突出“基层共治”,架好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贴心桥”

  一是坚持法治筑基,谱写团结稳定“和谐曲”。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共治委员会”“一亭一会一联一栏”“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等机制,开展大众化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法治思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比如,黎平县以侗族连片村寨、民族特色鼓楼为主体,有序建立“鼓楼巡回法庭”,2022年以来,共有在册乡贤、“五老”580人,村级调解员1338人,参与法院共同调解案件230件,成功率达98%。

  二是坚持德治强根,共奏和衷共济“交响曲”。组织开展“文明户”“示范户”“模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科技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诚信户”“和谐家庭”“好婆媳”等各行业各领域先进模范典型评选活动,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浓厚氛围,不断铸牢乡风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比如,岑巩县常态化开展“岑人之美”“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全县先后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郑培坤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州级先进典型461人,一批好榜样、好声音、好故事激励、感染、鼓舞了一群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是坚持自治固本,齐唱共治共享“进行曲”。以“红石榴+主题宣讲”“红石榴+民生服务”“红石榴+文化惠民”“红石榴+社会治理”为抓手,进一步激发各族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全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比如,龙里县赶场村项目建成试运营,新增旅游市场主体305家、州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乡(镇)8个,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2023年累计接待过夜游客75.87万人次,同比增长81.03%。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