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结硕果 甜“猕”产业促增收-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科技赋能结硕果 甜“猕”产业促增收

2024-10-23 17:00:52  来源:贵州日报

科技赋能结硕果 甜“猕”产业促增收

——中国科学院助力水城区壮大猕猴桃产业

  “有专家指导、技术帮扶、政府支持,我们种猕猴桃更有信心。”10月18日,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的猕猴桃种植大户晏庭银,一边给猕猴桃修枝,一边自豪地说,今年仅发往广东中山的订单就有2000多公斤,每公斤单价22元。

  晏庭银的家庭农场最早安装了防雹网,他感慨地说:“我的基地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园,自从采用了专家推荐的‘一干二蔓’树型,配备太阳能杀虫灯、害虫诱捕器等现代设施,以及去年政府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帮忙安装的防雹网后,能有效防控虫鸟和自然灾害,现在一棵树能结600多个果子呢!”

  勤劳与科技结合,让种地的“老把式”打开了新天地。2015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号召,选派精干力量、组建专家团队,帮助水城区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产业。

  帮扶中,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优势,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抓手,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帮助水城区构建完善的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编制了《水城区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等方案,并根据水城区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点,引进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自主培育、极耐贮藏的优质高抗红心品种“东红”,将原种植区从海拔1200米升高到1500米,有效拓宽猕猴桃适宜种植区域,逐步形成以“红阳”“东红”品种为主,“翠玉”“软枣”“毛花”等多品种互补的猕猴桃产业群。通过引进优质品种等举措,水城区猕猴桃种植面积从不到2万亩突破到11万亩以上,猕猴桃“吨产园”达4.2万亩。

  同时,水城区初步形成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本土人才为主体、乡土人才为支撑的猕猴桃生产技术专业团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钟彩虹研究员带领猕猴桃专家团队,深入水城区找准猕猴桃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改进传统“粗犷式”的种植方式,通过院坝会、培训会、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种植户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自开展科技帮扶工作以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累计培训基层干部9493人次、技术人员9147人次,发掘和培育10余名本土特色浓厚的“土专家”“田秀才”等,联合培养猕猴桃种植能手50余名,有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和技术人才融合发展。

  中国科学院整合人才、科研、技术、智力等优势资源,助力水城区猕猴桃产业不断壮大。近5年,该区猕猴桃总产量达18.4万吨,总产值为36.8亿元,惠及农户1.8万户,户均增收超过1.8万元。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国字号”品牌,28家企业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水城红心猕猴桃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全国猕猴桃品鉴会金奖”等12个展会、品鉴会金奖。水城区已在上海、广州、深圳等20多个地区建立品牌直销店54个,与15家经销商签订地区代理协议,与2家企业签订出口协议,猕猴桃产品远销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记者 谢勇勇)

[责任编辑:李涛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