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龙成忠,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塘寨村的一名职业烟农,先后被授予“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县优秀职业烟农”“十佳烟农”等称号。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段从“打工人”到“新农人”,再到“兴农人”的奋斗故事。
从“打工人”到“种烟人”
曾经,龙成忠是杭州一家雨伞制造工厂的普通工人,远离家乡,与亲人聚少离多。日复一日的劳作,并未带来理想的收入,反而让他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2015年,龙成忠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放弃打工生活,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
刚刚返乡的龙成忠“两眼一抹黑”,找不到赚钱的门路。一次与亲戚交谈中,了解到县里对烤烟种植有诸多扶持政策,加上长坪乡又是传统的烤烟种植乡,最终他瞅准了烤烟种植这一行当。“长坪乡的土壤和自然条件,挺适合发展烤烟产业,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通过种烟挣了钱,我觉得我也能行。”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的龙成忠信心满满的说。
在政策的扶持、家人的鼓励下,2016年初,龙成忠在长坪乡流转了80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规模化种烟之路。
龙成忠检修烘烤智控仪电路板。
从“门外汉”到“田秀才”
种植初期,龙成忠面临着诸多挑战。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的他,只能从头学起,从烟田整地到移栽、施肥、大田管理、采烤等每一个环节,他都虚心向烟技员请教,认真参加烟站举办的每一场技术培训,认真落实烟技员传授的每一项关键技术,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哪个环节没做好,他的勤奋和刻苦,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的龙成忠,已经从一个烤烟种植的“门外汉”,成长为了一个“田秀才”。
“烟田管理必须用心、精细,冬耕深翻,提升土壤墒情,减少病虫害;土壤起垄要饱满平整;烟苗下地前要逐棵检查根系,病苗弱苗一律不下地;初花打顶抹权最合适,早了容易长成伞形烟,中部烟叶不成熟,晚了养分消耗多,上部烟叶不能充分开片儿……”面带青涩的他正滔滔不绝的向烟农们分享着烟叶种植经验,娴熟劲俨然一位耕田种烟的“老把式”。
龙成忠对烤房进行清灰处理。
在夕阳的余晖下,望向他那纵横交错的百亩烟田,一株株青翠喜人的烟叶长势旺盛,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卷起一层层绿浪,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正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作为一名“新农人”,在烟叶种植上龙成忠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坚信“千重要,万重要,技术落实最重要”。
刚立冬,盘石烤烟示范基地内便马达轰鸣、人头攒动,龙成忠和几位烟农正驾驶着拖拉机穿梭在烟地里进行着深翻作业,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块块深翻完毕的烟地正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新一年的烟叶生产工作已悄然扬“翻”启航。
龙成忠驾驶拖拉机深翻烟地。
如今,他的烤烟种植规模越做越大,从刚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亩,收入也越来越高,靠着种烟盖了洋房、买了小车,村里人都叫他“致富明星”。
致富不忘乡邻,尝到种烟甜头的龙成忠,心里想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在他的号召下,塘寨村越来越多的“返乡人”种起了烤烟,为打消乡亲们的没技术不敢种的顾虑,龙成忠将病虫害防治知识、田间管理办法、烘烤技术经验等毫无保留地一一传授。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只要一有空,龙成忠就钻进烟田,做给新烟农看、带着新烟农干。在他的带领下,塘寨村的烟农从2018年的2户发展到如今的16户,种烟面积从90亩扩大到920亩,户均种烟收入也从13万元增加到22万元,实现了共同增收致富的梦想。
龙成忠从“新农人”变身“兴农人”的经历,是无数个新时代“新农人”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的缩影,是松桃烟草用“金叶”托起返乡游子“田园梦”的生动脚步。
展望未来,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塘寨村徐徐展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龙成忠和乡亲们正迎着朝阳,脚踏实地的前行着,他们的笑容在阳光下绽放,如同一片片金黄的烟叶,闪耀着希望与梦想的光芒。 (刘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