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轻骑兵” 乡村建“奇功”
——瓮安珠江烤烟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探索
编者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谁来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存在土地细碎化、管理粗放、生产经营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农户抵御生产风险、自然风险、经营风险能力弱,“如何种好地”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具体路径。
近年来,瓮安珠江烤烟专业合作社立足烤烟产业发展优势,在社会化服务领域大胆探索,通过组建6支专业化队伍,开展代耕代种服务、专业化服务和跨产业服务,有效破解了“谁来种烟”“如何种好烟”“如何生存”等难题,大大提高了产业质效,让小农户快速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家庭”。
王富红是瓮安烟农队伍里的“新鲜血液”。1994年出生的她,2021年放弃令人羡慕的护士职业,和丈夫一起辞职回家当烟农。种烟4年,还清了房贷、车贷,手中还有节余。
“技术上有合作社专业队指导,资金上有专门的‘烟叶贷’,还有烟草公司补贴,种植效益当年见效,这个产业很稳靠。”王富红说,专业队的技术服务涵盖烤烟种植全环节,烟农只要做好管理就行,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
王富红说的专业队,就是瓮安珠江烤烟专业合作社组建的育苗、农机、植保、烘烤、分级、设施检修6支专业服务队。多年来,这6支专业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全方位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社会化生产服务,成为活跃在乡村田野的一支“轻骑兵”。
近年来,瓮安珠江烤烟专业合作社抢抓传统烤烟产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型机遇,以富农增收为目标,聚焦政策支持、站社培训、制度建设和规范运行,开展社会化服务探索,不断拓展服务环节,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合作社高效建管,逐渐步入多元化发展轨道,既解决了生产难题,又找到了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路径。
合作社利用育苗工场设施开展多元化服务。
专业化队伍破解“谁来种烟”难题
27岁的张衡是“90后”烟农,也是合作社农机专业队的机耕手,每到生产季节,帮助农户翻犁土地、掏厢覆膜,“拉风”地奔驰在田野上,每年机耕收入1万多元。从2022年脱离父亲独立单干以来,他种烟3年收入40多万。“比起父亲那辈人,我们的优势就是能当机耕手,多了一项挣钱技能,而且我们年轻,学习能力强。”张衡说,只要有技能,靠着“合作社”这棵大树,挣钱轻轻松松。
在瓮安烟区,很多农户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合作社专业队员,他们在搞好自己烟叶生产的同时,也为其他农户提供机耕、植保、烘烤等专业服务。
合作社现有社员1410人,6支专业队下设21个作业组,专业队员1780人。很多专业队员身兼“数职”,有的既是机耕手,又是烘烤师,还是植保员,他们面向全县甚至跨区域开展“烟+”多元化经营服务,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分级专业队。(李庆红 摄)
“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小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服务,降低他们的生产经营成本和风险,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农业生产。”合作社理事长余登顺说,很多种植大户与合作社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上,专业队功不可没。
专业队成立后,立足烤烟这个产业,针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耗时耗力的生产环节,面向全县、全产业开展代耕代种或托管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轻松种地,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现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人都往外跑,老年人在家种地,翻犁土地就是个大问题,有了专业队,能让老人种地无忧。”余登顺说,这几年,合作社专业队平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回归乡村,成为新农人。比如,在无人机植保、绿色防控领域,年轻人正在发挥他们的优势。人才的回归,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缺少的要素。专业队员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技术能人,吸纳新鲜血液,专业队年龄结构正在趋于年轻化。“年轻人加入,产业才会有生命力,农村才会有生机。”
与此同时,合作社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为职业农民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鼓励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组建家庭农场等方式,返乡创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正是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和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植保专业队员在开展植保。
专业化服务破解“如何种好烟”难题
小农户里不乏种地“老把式”,但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较低、组织化程度低,难以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而与小农户相比,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分工精细,懂技术,会经营管理,是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模式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能为小农户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精细的服务,帮助小农户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烟好不好,苗很关键。以前都是自己靠经验育苗,烟苗容易生病,成活率低,烟叶产量质量都不高。现在集中育苗,苗又肥又壮,有效缩短了烟苗生长周期,专业队的技术你不得不服。”老烟农张权录介绍,以前种烟每家每户单打独斗,烟农水平高低不一,烟叶质量参差不齐。有了专业队,在育苗、翻犁、植保、烘烤等重要生产环节都可以代耕代种,烟叶整体质量差别不大,烟农也轻松了许多。
既是烟农又是烘烤专业队员的张权录(右)。(李庆红 摄)
贵州山区耕地破碎化严重,耕地被分割在不同的地块,无法开展集约化经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大面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20年,瓮安县编制《基本烟田规划和保护规划报告》,出台《瓮安县基本烟田保护办法》,以土地流转为纽带,以示范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保障,重点打造万担乡和千亩村,稳定核心烟区,使烟地从以往的零星分布向集中连片转型升级。
合作社抢抓这一机遇,整合来自地方政府、烟草行业的资源优势,让专业化服务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一路驰骋,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施展才能。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有效帮助小农户降本增效。”余登顺介绍,小农户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对接“大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无法形成价格优势,导致种植成本上涨、收益下降。而合作社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产前通过集中采购农资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农资采购价格;产中通过提供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服务,减少农资使用量,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合作社在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上也有着明显优势。组织社员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观摩活动,让烟农亲身体验和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接受度和应用能力。比如,引导烟农开展烟叶轮作、土壤深挖炕冬、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油肥压青、调节土壤酸碱度、有机肥堆制、接种土壤微生物菌剂等技术,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在谋划农机高效配置,提升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降低烟农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上成效显著。
生物质燃料生产线。(李庆红 摄)
多元化经营破解“如何生存”难题
瓮安县天文镇乌江烟叶烘烤工场内机声轰轰。堆砌成山的废木块粉碎后,被输送到机器的传送带上,经过几道工序,在厂房的另一端,机器吐出一颗颗褐色的条状颗粒,这就是生物质燃料。
“它能吞掉大量作物秸杆,减少秸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燃料值很高。”余登顺说,生物质燃料除了用于烟叶烘烤,也用于春茶生产和民用燃料,年产量1万吨仍供不应求。
生物质燃料生产线是瓮安县乌江烤烟产业综合体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除此之外,综合体内还有育苗工厂,蚜茧蜂、蠋蝽扩繁基地等,由合作社负责经营。
近年来,合作社盘活全县烟基设施,搞起了多元化经营,实现了多产业设施共享,走上了“以烟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不仅解决了烟基设施建好后的管护问题,还解决了合作社的生存难题。
瓮安县在乌江烤烟产业综合体内捆绑坝区建设项目资金、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产业路建设、村庄整治、坝区基础设施建设、生物颗粒燃料生产线、蔬菜辣椒种植等项目,发展粮食、烤烟、辣椒、牧草、蔬菜和茶叶,完成了“以烟为主”多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配套的空间布局。
合作社经营的蠋蝽扩繁基地。(李庆红 摄)
通过开展多种经营,构建了“粮烟”等“烟+”融合发展新态势,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合作社也在社会化服务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余登顺介绍,合作社服务分为公益类和收益类,机耕、烘烤等属于公益类服务,收入全部用于支付机耕手和烘烤师的劳务费。合作社收益类服务主要是育苗、植保和生物质燃料生产等。比如,除了服务烤烟生产,育苗专业队还开展油菜、辣椒等商品化育苗,植保专业队开展水稻、茶叶植保,还有政府给予的基础设施维护补贴、分级管理费提留等,合作社年经营性纯收入有30多万元,这些收入用于员工工资和部分设施建设。
依托烤烟产业,合作社的多元化经营之路越走越稳健。去年开始,合作社接管了贵定烟叶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跨区域服务。
瓮安珠江烤烟专业合作社自2016年被中国烟草总公司评为烟草行业示范合作社后,于2020年荣获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授予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1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吴珊 王露 刘雪红 刘茹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