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同走致富路 绘就好“钱景”-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遵义:同走致富路 绘就好“钱景”

2024-11-26 15:15:59  来源:东方烟草报

  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烟农专业服务合作社(以下简称“烟农合作社”)的作用不可缺少。拥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是烟农合作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烟农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

  近年来,贵州遵义烟区的烟农合作社在为烟农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点,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经营分析、加强创新技术应用,持续提升运行管理效能。经过持续探索,不少合作社蹚出了不同的激活发展原动力的道路。

  合则两利 发展有厚度

  近日,记者来到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龙坪烤烟育苗工场,育苗大棚内一株株丝瓜旺盛地生长着,一根根接近一米长的丝瓜看起来甚是惹人喜爱。

图为大棚丝瓜收获

  龙团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龙团合作社”)社长王光林告诉记者,烤烟移栽结束后,这些大棚里就开始种植丝瓜,差不多种植半年时间。收完丝瓜,就又到了烤烟育苗时。

  “大棚一年到头不闲着。”王光林说。

  育苗是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龙团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想要为烟农提供优质的烟苗,除了技术要到位,育苗设施也要维护到位。

  “育苗大棚需要清洗,更换损坏的金属部件、篷布。光清洗这一项,全面洗一次就要2万多元。”王光林告诉记者。

  以前,为了多创造一些收入,不让大棚闲置,也为了更好地维护大棚,龙团合作社曾尝试在大棚里种植蔬菜,结果没有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收获的蔬菜时常滞销。

  2016年,龙团合作社转变思路,引进专业企业租赁大棚进行蔬菜种植。“专业的蔬菜经营企业有技术、有销路,经营有方,合作社坐收租金就可以了。”王光林介绍,目前出租育苗大棚每年可收取租金12.5万元。有了租金支持后,龙团合作社每年都清洗一次大棚,一些损坏的金属部件和篷布也得到及时更换,为稳定烤烟育苗质量提供了保障。

  除了出租大棚,龙团合作社还发挥技术优势,在培育烟苗的同时为其他产业育苗,每年也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引进企业合作,让设施不闲置,还给合作社创收,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去补充更新设施设备,为烟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一举多得。”王光林说。

图为大棚丝瓜采收。

  抱团取暖 发展有力度

  在播州区马蹄镇长远村紫星组,占地30余亩的有机肥生产工场是当地知名的企业。这家马星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马星公司”)正是遵义烟区烟农合作社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生动缩影。

图为马星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

  从使用效果来看,施用有机肥的烟株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品质提升,烟田还不会发生土壤板结问题。

  2012年,遵义烟区多家合作社都在自己生产有机肥。由于生产技术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合作社堆制的有机肥普遍质量不高,生产出来无人问津。“找块空地就堆起来了,有些生产出来甚至还是稀的,根本不能满足烟叶生产需求。”马星公司生产厂长黄正权当时在一家合作社任职,对此记忆深刻。

  怎么办?对于有机肥,一方面烟叶提质增效有需求,一方面各家又难以供应。2014年,在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撮合”下,当地7家烟农合作社经过商讨,决定合伙开展有机肥生产业务。

  “遵义是著名的白酒产区,有大量的酒糟资源,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共同出资兴建了这个工场。”黄正权告诉记者,工场共筹得资金572万元,其中7个合作社共同投资242万元、贷款300万元,政府补贴30万元。另外,烟草部门还帮助工场协调购置有机肥翻堆、粉碎、包装等相关机具。

  10年来,马星公司一直以每吨700元的价格向遵义烟区烟农供应有机肥。虽然各方面成本都在上升,但他们坚持为民服务原则,价格一直未变。

  为了对抗成本上升,马星公司选择以技术换效益,从条垛式堆肥方法升级为分子膜发酵技术,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异味,增加了有机肥有机质含量;改进包装设备,提高效率,节约人工支出;采用精准配料系统,按比例精准配料,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经过多年经营和积累,去年,马星公司向7家合作社分红100多万元,给大家充实了“家底”。

图为有机肥田间使用。

  助力致富 发展有温度

  遵义烟区烟农合作社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增强发展原动力,还在谋发展过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让发展更有温度。

  最近这段时间,虽然烟叶收购已经结束,但播州区花茂烟区产业综合体里仍一片繁忙,烟农们卷起烟地里的废弃地膜,抱到机耕道上堆放,等待统一运送。

  傍晚时分,这些废弃地膜就会被运到地膜回收工场,后期经过破碎清洗、熔化等工序,就能变成一张张育苗的托盘,实现变废为宝。

  遵义烟区采取“烟草部门+合作社”模式,在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建设废旧农用地膜加工场,并配套建设破碎清洗、注塑、造粒、产品加工4条生产线。

  鸭枫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鸭枫合作社”)社长杨建池介绍,加工场于2015年6月开始建设,2016年2月完工投入运行,由鸭枫合作社经营管理。

  “现在1吨废地膜可生产塑料颗粒110公斤左右,目前主要用于注塑生产烤烟育苗托盘,800公斤新料加200公斤废旧料,可生产育苗托盘700个左右。生产的烤烟托盘可以使用8年以上,且用坏的托盘经过粉碎,又可以进行再次注塑加工,真正实现循环利用。”杨建池说。

图为鸭枫合作社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烤烟育苗托盘。

  除了积极融入绿色发展大局,遵义烟区烟农合作社在创造就业方面也做出了成绩,让当地许多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今年54岁的游正会是龙坪镇小湾村村民,她一年里有10个多月都在龙坪烤烟育苗工场务工。烤烟育苗时,她被龙团合作社聘为小组长,开展育苗管理工作,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烤烟育苗结束,游正会又作为技术能手负责大棚丝瓜的种植,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两项工作加起来,她一年的收入能有3万多元。

  “我在这里干了14年了,从家里走过来只需要五六分钟,打工赚钱的同时也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和田地,比出远门打工可强多了!”游正会说。

图为鸭枫合作社产业工人田间作业。

  边走边看边了解,遵义烟区烟农合作社真正为当地群众就业、乡村振兴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烟农合作社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遵义市局(公司)以及当地各烟农合作社依然在思考、在探索。(吴清海 何小亚 张灿)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