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
奋力谱写贵州资本市场“五篇大文章”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为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核心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准则。在贵州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深入践行这一理念,奋力谱写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于优化贵州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精准的真实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现状与问题,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一、贵州资本市场建设亟待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经过多年发展,贵州产业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在工业方面,酒、电、烟、煤等传统支柱产业地位稳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全省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本土与引进企业协同发展,形成良好产业基础,并在政策支持下向高端化迈进。旅游产业资源独特而丰富,通过业态融合创新、服务品质提升和营销模式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大数据产业吸引众多数据中心集聚,产业生态逐渐完善,并在政策与技术创新推动下不断发展。特色农业则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并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与上述产业特点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贵州资本市场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不足。截至2023年底,全省仅有上市公司36家,排名全国倒数第二位;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万亿元,仅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99%。分板块看,全省在上交所主板市场仅有上市公司16家、科创板3家;在深交所主板市场有上市公司13家、创业板3家;另在北交所有上市公司1家。分行业看,全省日常消费类上市公司市值占比约87%(主要是贵州茅台),工业企业占比仅3%,材料类上市公司约3%,医疗保健类企业约1%,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约1%。从融资规模看,2023年,全省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累计融资717亿元,仅占全省7116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0%。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融资规模偏小,直接融资比重低,资本市场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持亟待加强。另一方面,贵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金融总量小、债务压力大,实体企业小、散、弱,产业培育不足、层级不高等特点,也是贵州资本市场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主要现实状况。
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引领贵州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致力于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和广大中小微企业。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的提出,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纷纷以“五篇大文章”为重点,对下阶段工作作出了规划部署。
这一重要决策,也为贵州资本市场服务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建设方向和目标。在科技金融方面,要积极顺应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支持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与充分转化。金融机构应立足科技企业需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做好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完善科创融资的政府引导和风险分担机制,资本市场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功能,加快构建科技产业与金融精准服务的良性循环生态。在绿色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区域绿色项目建设,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融资支持与服务,推动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应结合广大居民和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创设低门槛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支持,促进乡村振兴。在养老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应推出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理财产品,为养老事业提供支持,助力养老事业发展。在数字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应提升数字金融能力,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丰富场景应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三、贵州资本市场“五篇大文章”的实践策略
(一)科技金融:赋能贵州创新发展
一是加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支持。设立省级科技企业专项基金,重点投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企业。二是构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贵州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吸引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入驻。通过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绿色金融:助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绿色企业上市培育与融资。建立绿色企业上市培育库,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上市辅导与融资服务,推动绿色企业上市。二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推广。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例如以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以污水处理厂未来收益权为基础资产,有效盘活了绿色基础设施资产,为更多绿色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来源。
(三)普惠金融:促进贵州社会公平与均衡发展
一是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成立贵州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联盟,成员包括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二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在贵州农村地区推广“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覆盖基层乡村。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发放农村小额贷款,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证券公司产业研究专业能力,为产业链整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养老金融:应对贵州人口老龄化挑战
一是开发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引导贵州证券经营机构基于合理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机制,设计和推出多种养老金融产品,如养老理财产品等,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养老资金增值渠道。二是推动养老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设立贵州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养老产业项目,包括养老社区、老年康复中心等,同时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提升本地养老服务水平。
(五)数字金融:提升贵州资本市场效率与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贵州投入一定资金,加强资本市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可用于网络带宽提升、数据存储容量扩充等。证券机构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投资行为,采用人工智能客服提升服务效率等。二是加大数字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力度。建立贵州数字金融监管平台,接入金融机构,监测金融交易数据,通过平台捕捉并处置数字金融违规事件,有效维护数字金融市场秩序。
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深入推进贵州资本市场“五篇大文章”建设,是贵州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与战略路径。通过对贵州资本市场现状的精准剖析,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贵州资本市场的规模与质量、优化市场结构、增强市场活力与竞争力,更好地满足贵州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应对社会多元挑战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未来,贵州资本市场应持续强化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与优化发展模式,加强市场监管与风险防控,为贵州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与保障。(邓庆强 刘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