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一直以来,六盘水市、县两级公安交警部门依托道联办机制,以健全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锚定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核心目标,围绕“人、车、路、企、环境”等要素,坚持端口前移,密切研判排查各类动静态隐患,深挖事故警情规律,分析特点成因,找准切入点,扎实推动了辖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紧盯“问题点” 强化事故预防研判
抓机制强实效。六盘水交警将事故预防研判分析放到重要位置,依托道联办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旬提示、月通报、季报告”工作制度,定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为各地准确掌握隐患风险、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今年以来,共发布各类预警提示信息42期;组织召开事故专题分析会9次,下发月交通事故形势分析及安全形势研判通报10期。
抓督促强责任。六盘水交警以亡人事故剖析复盘为抓手,全面细致找准辖区、路段、时段等多个维度在人、车、路、企、环境等方面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因地制宜的整改意见建议,推动基层领导“主动想思路、积极找办法”有效提升工作效能,同时将该项工作列为全市交管工作会议议题进行通报点评,逐步形成研判分析、整改落实、督导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今年以来,全量对辖区亡人事故进行复盘分析,依照《贵州省农村道路责任制规定》对在事故中负有管理责任的76人次进行了责任追究。
抓整改强闭环。六盘水交警根据《道路交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指南》,深挖事故背后存在的问题隐患和管理漏洞,为基层采取防范整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今年以来,推动部级挂牌督办隐患18处,省级挂牌督办2处、市级挂牌督办32处,县级挂牌督办33处。目前部、省、市、县各级挂牌督办隐患已全部治理完成。
抓牢“关键点” 强化事故隐患排查
汇聚专业力量。针对亡人事故路段、交通警情多发区域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路段,六盘水交警联合市交通运输局、水城公路局等有关部门,聚焦人、车、路、企、环境等方面重点因素,对国省道、县乡村道3年内发生的伤人、亡人事故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分析研判,提出整改建议,积极推动相关部门整改落地。今年以来,共分析锁定事故黑点104条399个点,已全部完成整改;排查清理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牌的行道树1752处。
筑牢“立体”防控。六盘水交警坚持隐患早发现、早治理,不断提升立体安全防控水平,聚焦“事故多发”“不规则路口”“标志标线缺失”等问题点段,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共排查高速公路隐患190条,已整改156条,34条正在整改中;排查国省道路隐患306处,已全部治理完成;排查农村道路隐患550处,549处已消除隐患,1处正在治理中;新增交通信号灯4套、中央绿化隔离护栏1661米、防撞桶78个、防撞柱58棵,新增标志标牌470块、施划标线4499.3平方米。
发挥“共治”优势。六盘水交警充分发挥道联办平台作用,与市卫生健康局深化“警医联动”机制,每日收集辖区涉及重伤人员的警情,市、县两级交警部门与卫健部门深化“警医联动”机制,做到跟踪协调重伤人员入院第一时间抢救、及时实施会诊手术等最优救治方案、适时转至上级医院提高救治成效,抓住伤员救治的主动权,大幅降低了重伤当事人入院死亡率。
聚焦“支撑点” 强化交通秩序管控
紧盯“三大战场”。六盘水交警严格落实“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实战化要求,以事故高发的违法及车型为重点,部署各类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城市、农村、国省道等重点区域,坚持“网上+网下”巡逻相结合方式,强化日常巡逻管控和路面安全检查,统筹执法服务站、农村地区“两站两员”等各方力量,加强早晚高峰时段、大流量点段和事故多发路段值守,并同步组织开展文明出行劝导提醒。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类专项整治行动110余次。
紧盯“三个时段”。六盘水交警聚焦周末及节假日、重要敏感节点、事故易发高发时段等重点时段,坚持做好全维度定期分析研判和常态化风险预警预测,深度结合事故预防和路面勤务,建立健全圈层防控体系,灵活采取流动勤务、夜间勤务、异地勤务模式等,全力强化守点保面。今年以来,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同比上升5.1%,进一步管控路面交通秩序,确保群众出行平安。
紧盯“七类重点车辆”。六盘水交警不断加强“两客一危”和校车、大货车、面包车、摩托车等七类重点车辆拦查管控,科学动态调整战术战法,在重点路口设卡,配备充足警力,严厉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涉牌涉证、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查处“七类重点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4.5%,为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任务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六盘水公安交管部门多措并举,狠抓问题隐患整改,持续开展事故多发路段排查整治,坚决维护了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