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交警:多措并举为摩托车电动车安全“加码”-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毕节交警:多措并举为摩托车电动车安全“加码”

2024-12-02 17:54:21  来源:贵州法治报

  当前,摩托车以经济、便捷、实用等优势成为老百姓代步出行、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与之伴随的,是无牌无证、违规载人、事故高发、赔偿纠纷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毕节交警积极更新工作理念,主动倾听群众声音,推出了一整套惠及民生的创新性、闭环式措施,规范二三轮摩托车出行,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探底——把“被动”变“主动”

  针对底数不清、需求不明,措施不具针对性等问题,毕节交警全面开展二三轮摩托车(电动车)“探底”行动。结合当下人人都用手机、玩微信、刷抖音的实际,创新开发摩托车排查微信小程序,紧扣“如实登记,就能享受上门办牌办证服务”广泛宣传,引导群众自主登记车辆信息,发动公安交警在路面执勤执法时同步排查登记进行补充。

  短短半年时间,全市二三轮摩托车登记数就达到71.5万辆,新增申领驾驶证约52万人,这一举措进一步探明了存量之底、探实了风险之底、探清了需求之底。

公安交警部门开展送牌活动,为车主安装号牌。

  破障——将“不法”变“合法”

  坚持政府主导和数据引领,把风险、需求从数据中来,用到服务中去。从高位部署和科技赋能中进行破障,核心是破机制之障、破技术之障、破壁垒之障。为此,积极向毕节市委市政府报告,将送证下乡3万本纳入2024年毕节市“十大民生实事”,高位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开展大规模送牌送证活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打通技术端口,推出全省首家“5G移动车管所”,解决摩托车在乡镇、村寨上不了牌、制不了证、检不了车等难题。联动医院、交通、保险公司等部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一站式”体检、考试、上牌、投保等,极大节约了群众往返跑、办事难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真正把“致广大而尽精微”落实到群众的需求上。

  一本小小的驾驶证,一副普通的车牌,对老百姓来说是身份转变的象征,他们从提心吊胆的“不法”出行到理直气壮地“合法”驾驶,让他们的安全出行更有保障。同时,因为牌证的来之不易和精准的宣传教育,所以也倍加珍惜,潜移默化提升了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规范了他们的驾驶行为。

  布局——让“民声”变“民生”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从面上和点上对关键环节和源头治理进行“布局”,重点在布统筹之局、布联动之局、布共治之局上下功夫,达到协同共治、标本兼治的效果。面上,依托毕节市委市政府构建市县两级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各职能部门“连人带事”参与监管和治理,并结合电动自行车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将全市14家大型农业园区、1331家大面积种植户、7000余家摩托车销售企业、4514所学校全量纳入重点监管,有效解决风险隐患“九龙治水”的问题。点上,聚焦乘坐二三轮摩托车的高风险群体,以“定制”方式,分批开通“学生公交专线”43路、“菜农公交专线”13路,“从家门到校门”“从田园到集市”定点直达;开展“送考下乡”397次、覆盖135个乡(镇),而大方县理化乡摩托车驾驶人持证率高达99%以上,真正做到守护无声、安全有感。

  从“民声”到“民生”。破解二三轮摩托车管理难题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服务群众也是一条走不完的路,但最要紧的是“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今年10月31日,毕节累计为偏远农村群众上牌3.7万副、办证8.1万本,同比增长171%,为群众节约经济成本超过6000万元;定制公交累计为群众出行节约了340余万元;全市摩托车头盔配戴率从不足10%上升到60%以上。

  通过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解了群众的忧,省了群众的钱,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指数,也得到了群众认可、满意和赞许。

[责任编辑: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