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 “供需桥” 拓宽“就业路”
——黔西南州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全面、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规模保持在50万人左右,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构建“1+2+2”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
近日,兴义市民周先生来到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市场参加当天上午举行的“周周招聘会”。在浏览了一遍招聘企业和岗位信息后,与一家招聘企业进行了交流沟通。
“我毕业以后,就跟中建四局签约工作了,随着年纪的增长,还是想回家乡工作。刚回来几天,之前在外地工作时就关注了‘黔西南人社’微信公众号,后来在上面看到这里每周都会举办招聘会就记下了,今天特意过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能这样集中了解很多企业,少了很多‘跑腿’的时间,觉得很贴心。”来自沈阳建筑大学给排水专业的周荣波是个“家乡宝”,在外面工作三年,始终想着回来建设家乡。
公共就业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举措。黔西南州着力构建“1+2+2”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提升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完善“一个园区”。以升级黔西南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主体,在8个县(市)建设分园,构建州县联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促进岗位资源、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成立黔西南州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实施产业园入驻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指导能力提升、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人力资源数字化时代转型、人力资源升级转型等培训,累计培训235人次,参训率100%。
完善“两个市场”。在8个县(市)新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求职招聘、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人才服务等“一体化、一站式”综合服务,累计发布空岗信息38万个,提供求职登记服务9.6万人次。建立县级零工市场11个、乡村两级零工驿站152个,推动零工服务全覆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发布零工岗位信息15.56万个,累计促成零工务工7.75万人次。
完善“两个站点”。整合资源建设200个“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推动人社服务下沉,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公共服务,提供培训、社保、人才等服务5.97万人次。按照全省劳务协作站体系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化跨省区劳务协作,在东部用工集中城市建设劳务协作站15个,积极开展走访企业、岗位推荐、返乡返岗、政策咨询、存贷款金融服务等,促进农村劳动力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四个省份务工45万人。
构建“1+8+N”培训体系,帮助群众高质量增技赋能
在参加了黔西南州首期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培训后,学员张秋感到受益匪浅。
“很感谢人社部门为我们这些在求职过程中倍感迷茫的年轻人提供一次求职能力实训的机会,让我们对就业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求职方向有更明确的规划。我会把握机会认真学习,把实训知识真正转化为求职的有力敲门砖,争取尽快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张秋说。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为此,黔西南州全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构建“1+8+N”培训体系,不断促进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坚持“一个方案”抓引领。结合贵州省推动职业技能高质量发展“1+4”文件,落实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项工程”建设,探索开发符合地方产业结构、满足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需要的专项职业工种45个,组织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特色化职业技能培训1.89万人次,开展东西部协作培训1.07万人次。
建设“八个基地”强供给。争取发改部门项目资金,建设黔西南州公共实训基地,统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支持县(市)建设7个培训基地,州级实训基地提供旅游酒店、基建、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机电一体化等5个领域24个工种的实训服务,县级培训基地开展茶艺、评茶、制茶、中式烹调师、农艺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40个工种的培训服务,实现州县联动、县县覆盖。
拓展“N个渠道”重培养。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动黔西南技师学院独立办学,支持各类技工学校招生办学,鼓励各类企业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全州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1个、省级6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支持创业人才发展,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州级选拔赛,推荐参加省级决赛的项目获得三等奖5个、优秀奖8个。
固化“四个机制”,持续打造“返岗直通车”品牌
“没想到在家里报个名就能免费坐飞机外出务工。”2月15日,兴义市雄武乡的王启富夫妇笑容满面,与28名返岗务工群众,坐上了兴义飞往宁波的免费返岗就业航班。
从2020年开始,黔西南州开通春节后的“返岗直通车”,通过包车、包机、高铁、火车、发放补贴等多种方式,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安全、便捷、有序返岗。为做好这项就业保障服务工作,该州固化“四个机制”,持续打造“返岗直通车”品牌。
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在全省统一部署基础上,采取强组织、保岗位、保运输、优服务的做法,元旦、春节期间返乡返岗监测服务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组织开展了2024年春节期间服务务工群众“四提四强”行动。同时,春节前后15日采取“日调度”方式,其余时段综合采取半月调度、每周调度等方式,强化返乡返岗监测实效。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在返乡阶段,强化人社、公安部门的数据比对,相关信息自上而下反馈,减轻基层干部掌握返乡情况的负担;强化人社、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力量整合,在飞机场、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置返乡就业服务点807个。在返岗阶段,强化人社、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职责分工,优化人员组织、运力调度和交通安保,满足群众集中出行需求。
建立座谈关怀机制。春节前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用好“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等公共就业服务阵地,召开返乡务工人员、返乡大学生座谈会421场次,了解在外感受、返乡见闻和意见建议,累计为0.55万名群众代表讲政策。同时,以外出务工返乡群众、留岗过节群众家属为主,开展春节走访慰问1.96万人次。
建立返岗保障机制。正月初六启动返岗工作,通过“五个一批”方式(专列直送一批、飞机快送一批、包车护送一批、自驾帮送一批、政策惠送一批),帮助群众迅速返岗、外出增收。2024年春节前后,累计帮助返岗就业23.50万人,新增外出务工0.3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