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18日清晨,红六师按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电令,从大定城出发,经六龙、公鸡山疾驰黄家坝,阻击敌军。黄家坝位于大定城东面,四周群山环抱,附近有两个小集市,一个叫普根底(又叫老街,今普底),位于黄家坝东南,一个叫革佐梁子街,位于黄家坝西北,两地相距约6公里。
下午4点,红六师抵达革佐梁子街。此时,郝梦龄部五十四师、新八师已到普根底老街。由于红四师曾经到过黄家坝,给当地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红六师一到,当地群众纷纷向红军报告情况。根据当地彝族同胞报告的敌情、地形和红军侦察员侦察情况,红六师立即进行战斗部署,计划兵分三路从革佐梁子、红岩垭口、箐门口等处居高临下,向黄家坝的敌人发起进攻。
战斗在黄昏时打响,三路红军在冲锋号的指引下,以密集的火力压向敌人,直捣黄家坝中心地带的跑马坝,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敌人设在老街的指挥部听到枪声和接到逃回老街的败兵报告后,才慌忙组织兵力支援黄家坝受围之先头部队,并在刺楸林、神道碑、石桅子大坡三处集结部队,阻击红军继续向老街进击。入夜,敌人凭借武器精良、弹药充足的优势,妄图挽回败局,几次向红军疯狂反扑,均被红军击败。在石桅子、神道碑两处,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几次拉锯战,红军终于拿下这两个据点。时近午夜,敌人集中兵力退守刺楸林,拼命顽抗,妄图阻挡红军进攻,战斗更加激烈。红军在跑马坝、神道碑一带树上挂上灯笼和手电筒迷惑敌人,吸引敌人火力,然后分两路左右包抄,将敌阵地截为两段。在激烈的战斗中,红军战士冲入敌人阵地进行肉搏战,杀得敌人鬼哭狼嚎。战斗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4时许,红军在火烟洞与敌周旋一阵之后,完成了阻击任务,便有计划地撤离战场,向六龙、锅厂方向转移。敌军不知红军已撤离,仍龟缩在老街一带的山上继续构筑工事,不敢向革佐梁子街前进一步,害怕再遭红军伏击,一直戒备了三天。后敌机在附近山头盘旋侦察,未发现红军踪迹,敌人才开始向革佐梁子街搜索前进。
此次阻击战,红军大获全胜,重创了郝梦龄先头部队,击毙敌团长1人、营长3人、连以下官兵10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60余支,而红军仅有少量伤亡。黄家坝阻击战的胜利,使郝梦龄、万耀煌两纵队不敢轻易冒进,延缓了郝梦龄、万耀煌两纵队的会合,为红军战略转移争取了主动。
(来源:中共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