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水村:党建作笔绘先进盛景 振兴为墨染乡村华光-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1/08 10:11:26
来源:修文县融媒体中心

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水村:党建作笔绘先进盛景 振兴为墨染乡村华光

字体:

  自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以来,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水村作为“先进村”,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以“五个一”行动总揽基层党建,围绕“一产业一机制”(聚焦党建引领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引领村民走上“口袋”富、“精神”足的新时代幸福路。

清水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清水村组织党员开展活动

  筑牢党建固堡垒,开启振兴新征程。清水村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是优化结构牢基础。清水村注重多维度考量与选优配强,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3岁。同时,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今年在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方面物色选配村级后备力量3名,转正预备党员2名。二是激发活力显担当。清水村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同时,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先锋行等活动,激励党员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为群众树立榜样。2024年,组织辖区党员集中学习20余次,开展服务群众活动10余次。三是完善阵地强功能。清水村加强阵地的硬件建设,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功能室,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另一方面,依托党建阵地,开展政策宣传、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医疗卫生服务等活动20余次,为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清水片区高标准农田

清水村泡沫箱厂工人正在工作

  党建“高标”绘宏图,用活资源助增收。清水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党建+”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格局,通过水稻种植、便利店、劳务公司、缝纫厂及泡沫箱厂等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宜农兴田农业强。清水村发展蔬菜12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00余亩,配套田间道路、灌排沟渠、高位水池等。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实施中实行政府主导、支部主推、农民主体的“三主”模式,建成投用后,实施“稻油轮作”,春夏种水稻、养殖“稻花鱼”,秋冬种油菜,一方面保障粮油安全,另一方面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一年双季、一季双收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干群增情的“三增”目标,亩均增产达80公斤以上。同时,采用“农业科研专家+农技推广+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主体”的方式成立“会地共建”实践基地,为共建基地发展提供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贵州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地指导10余次。二是闲资化厂商路宽。清水村将当地一家生产铁扫把的低效闲置厂房盘活,引进企业生产泡沫箱。目前,泡沫箱加工厂效益较好,产品供不应求,主要供应给省内农业产业基地、电商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等。泡沫箱加工厂每个月产值30余万元,可以解决5个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能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余元。三是旧产盘活富源来。2023年10月,清水村“两委”将原来的清水小学教学楼改造为围裙加工小作坊。2024年7月,以“1+1”混合所有制公司模式,注册成立贵州清亲服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服装、服饰研发制造等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解决1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增收3万余元。2024年以来,加工各类服装15000余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元以上。

清水村缝纫加工厂

清水村组织群众开会

  党建播撒文明种,乡风绽放和谐花。清水村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构建共享社会治理体制,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德法润乡彰新貌。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推进乡村德治教化,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显著提升。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按照“435”工作法,打造“四个坚持”“三个建设”“五个模式”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作用,做牢日常排查、网格化管理,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24以来,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摸排矛盾纠纷45起,成功调解44起,回访巩固调解成效44次。二是新风拂乡韵正浓。清水村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目标,以“一约一会一榜”为抓手,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2024年以来,组织辖区60名党员群众签订“治风”承诺书,走访200余户家庭,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孩子考上大学,和家人朋友分享一下喜悦是正常的,但是大操大办的话,既增加大家的人情负担,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我家还是‘十星级文明户’,肯定不会铺张浪费、借机敛财。”清水村村民谌远志说。三是时代新韵践文明。清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优化阵地布局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文体活动、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断深化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以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为乡村增添光彩,让乡村的“文明之花”开在更多群众的心田。2024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余次。

清水村村干部到高考考生家中宣传“治风”

  展望未来,清水村将持续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典范,让先进村的名号不仅是当下的荣耀,更是未来持续闪耀的金字招牌,为广袤乡村大地的繁荣发展贡献独特且卓越的力量。(杨欢)

【纠错】 【责任编辑: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