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坚实印” 奏响“最强音”
——写在2025年平塘县两会召开之际
岁月无痕,踏步有迹;躬身无言,实干有声。寒冬料峭之际,踏入平塘县的城乡大地,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在产业园区内,机器的轰鸣声和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共同谱写新型工业化的奋进乐章;在城乡的大街小巷,随着一个个工程项目稳步推进,一幅新型城镇化美景入画来;在风光无限的景区中,游客尽享天文、地质、桥梁奇观的独特魅力,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在广袤的田野间,特色优势主导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农业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年来,平塘县按照“护天眼、强产业、美生态”总体发展思路,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扛起保护“中国天眼”安全运行政治责任,共同谱写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天眼”安然于郁郁葱葱的群山中。
脚踏实地积厚绩,璀璨辉煌照远途。回首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7.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89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076元和16675元,税收收入完成1.7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353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2023年提升5.9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经得起检验的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
从“有”到“优” “四化”升级换挡提速
“从无到有”需要大胆开拓,而“从有到优”更需要深耕与创新。
一年以来,平塘县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克服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工业经济占比低、规上企业个数少等弱点,深耕工业与农业经济,不断擦亮城乡底色,创新文旅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全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升级换挡提速。
落户平塘三棵树工业园区的贵州新趋势服装生产车间一角。
新型工业化,铸就发展新优势。聚焦“富矿精开”,抢抓新能源发展政策机遇,集中资源要素推动“风光”“绿色”“制造”三大产业,累计引进风电、光伏建设项目37个,获批装机规模397万千瓦,实现并网发电装机达105.5万千瓦,位居全州第一,初步建成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围绕钙产业,引进中能化钙基材料等项目4个,建成投产的钙产业规上企业共7家,预计投资81.9亿元;甲茶电站、年产100万套毛织服装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16家规上制造业年内可实现产值19900万元。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70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7370万元,完成工业投资20.41亿元,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5262.6万元、零售业销售额32289.6万元、餐饮业营业额5263.6万元。
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聚焦城镇更新,从精致型、精细化、人性化出发,谋划申报了2024年城镇化中央预算内项目17个,总投资13.1720亿元。组织实施了县城后山至新区内涝治理、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重点项目建设;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对县城区街道路面人行道、窨井盖、市政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更换,全面清理新老城区公园、隔离带杂草,修剪补栽行道树,补植补种绿化隔离带草皮;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机械化助农收割。
农业现代化,描绘田园新画卷。聚焦“提质增效”,突出“茶、菜、畜、果”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新增恢复耕地2.57万亩,粮食种植35.26万亩,产粮10.8万吨,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推进数字化生态种植示范区、智慧畜禽养殖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等4个示范区建设,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各类认证12个,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旅游产业化,文旅融合竞芳菲。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推动中国天眼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定、“天空之桥房车营地”获得“全国自驾车旅居车4C级营地”称号;新增住宿餐饮等涉旅市场主体324家,全县旅游市场主体达3800余家;新签约文旅项目5个,签约资金2.43亿元,引进了满仓园农旅产业、探客酒店、四川启美实业集团、格美集团4家企业投资入驻平塘。2024年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649.4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实现旅游总收入70.02亿元,同比增长14.34%;全县9家研学营地(基地)共接待各类研学团队4452批次,共计20.02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94亿元。
天文小镇一角。
从“点”到“面” 敲响城乡融合“共鸣音”
城乡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城乡发展模式,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更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六个现代化新平塘”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年来,平塘县从招商引资、居住环境改善、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等多个领域深入发力,力求从“点”到“面”实现全方位推进,敲响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共鸣音”。
招商引资,注入发展新动能。紧扣“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工作要求,完成新引进石材、钙、纺织类等7个主导产业项目,全年新增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7.43亿元、工业到位资金16.53亿元,新增500强企业签约项目1个、投资额8.95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9亿元。
平塘县通州镇中星村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现场。
建路管路,城乡“经脉”更畅通。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推动贵平高速的曹渡河特大桥右幅中跨顺利合龙,平塘枢纽互通、拉密河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完成2024年第一、二批村道安防工程57.49公里,大田至苗乡建制村通双车道、灵官庙至天空之桥公路路面改造等项目全部实施完成,清水桥和拉坳桥危桥改造工程完工并开放通行,2024年平舟镇黄坪村八九组通组产业路硬化工程、县城至磨刀石段公路通过验收。全年争取到交通项目共15个、资金2711.97万元,农村公路县级日常养护到位资金258.37万元。
治水兴水,谱写利民新篇章。以持续构建人水和谐共生为目标,全速推进大塘镇2024年度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平塘县陈家湾水厂应急补水农村规模化供水等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五里坝、摆图等水库建设与扫尾工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24万元,争取到24个(批)项目资金共计22087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指标增长预测70%左右。
环境整治,城乡“颜值”再提升。全县全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县城市区域、县城道路交通、县城功能区共三方面声环境监测达标率100%。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共收运生活垃圾37847.63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9.62%,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覆盖率为100%。在县城区新设置300余个停车位,规范违规停放车辆1500余辆次,锁扣拖移1152辆。完成农村新(改)建户厕1166户,解决了约20万人的“方便”问题,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颜值”。
克度镇马鞍山社区。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促转型。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度抓好工业、农业、旅游业、能源价格等领域重点环节改革,创新推行机关智慧食堂“一码通”,《平塘县探索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改革试点》获省委改革办“优秀改革试点”,《平塘县创新旅游资源管理机制 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案例入选国家“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提前1年完成平塘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目标(28.53万亩)任务,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融合发展,共享“15分钟生活圈”。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在金龙社区、北环社区,建成社区老年食堂2个、公益食堂1个、社区儿童之家5个、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20个;在各小区内部,规划了停车位2000余个,在老旧小区附近设置电动自行车户外集中停车棚、停放架等设施50余处,设置户外集中充电设施1000个,不断完善社区的功能区。如今,5分钟内,社区居民可享受幼儿园、智能停车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10分钟内,可享受智能充电桩、超市、快递等服务;15分钟内,可享受县医院、县行政中心、篮球场等服务。
外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从“心”到“情”, 奏响民生福祉“幸福弦”
民生福祉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增进民生福祉则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年来,平塘县始终秉持“民生为大”的发展理念,从教育、医疗、保障、就业等方面出发,全力以赴落实惠民政策、民生实事、群众期待,奏响人民幸福主旋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办好人民教育。深入推进全县“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阅读工程和写字教学、东西部协作、民教项目等教育教学工作,获评州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3所、州级标准化管理示范校2所;县民族中学荣获“全国绘画心理特色校(园)”称号,成为贵州省第一所绘画心理特色校;广州市白云区帮扶平塘的王志英老师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州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平塘民族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70.25%,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平塘民族中学校园鸟瞰图。
抓好医疗卫生。以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等县级医疗机构的龙头作用,以巩固克度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和启动大塘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为重点,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全县基层分院行政管理弱化、医疗服务虚化的局面逐步得到扭转。
做好社会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1764户5715人监测对象纳入城乡低保,拨付各种临时救助金共81万余元,完成1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发放孤儿助学金59人次、14.75万元,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一次性生活补贴263人次、26.3万元。特殊困难群众享受个人医疗缴费资助累计11.38万人、兑现资助资金1514.47万元,全县44项医保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线上可办率达100%,实现群众医保事项“优办快办”。
铺好就业路。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4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共16.54万人,就业13.18万人,就业率达79.69%,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0.53%。“智慧就业”平台累计收到求职需求信息12万余条、提供岗位13万余个;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共67个,落实就业奖补14万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3641.088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正在建设的贵平高速拉密河特大桥。
守好安全底线。坚决扛起保障“中国天眼”安全运行政治责任,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切实保障“中国天眼”安全运行。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全县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成绩来之不易,重任始终在肩。回望已过去的2024年,平塘乘风破浪、奋楫争先,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印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塘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紧握时代机遇,以果敢之姿奋进,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等领域持续发力,全力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平塘实践“最强音”。(石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