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2024年以来,黔东南州大力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走深走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聚焦围绕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着眼“小切口”改革创新,深入调研,勇于创新,全州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见行见效、向优向新,企业、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群众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供图)
工程项目审批改革,事关项目落地进度。过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报送材料多、企业多头跑、审批时间长,办事效率不高、信息平台不兼容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是困扰企业项目落地的绊脚石。黔东南州通过建立“两个中心”(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建立“三个机制”(工程项目审批联审联批机制、审批代办服务工作机制和政务服务监督问效机制),化解难点,打通堵点,切实提升办事服务效率。
企业代表和工作人员在座谈交流。(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供图)
2024年5月14日,榕江县依托政务大厅“企业之家”设立“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和“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两个中心”。企业项目落地在这里可以获得全链条、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审批帮办代办和工程项目联合踏勘、联合审批、联合验收等靠前服务。
工作人员介绍,榕江县按照投促局前端招商,“企业之家”后期全程帮办代办的思路,建立健全“审批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和工程项目“联审联批”机制,统一受理审批代办服务申请和工程项目申报,提供一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企业之家”挂牌成立。(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供图)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本级及16县(市)“两个中心”建设于2024年9月2日前均已挂牌成立,并明确了代办服务专员386人,代办服务联络员64人,全州累计为90个项目提供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不动产转移登记等环节帮办代办服务,实现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统一标准。由以前涉及20多家部门多平台申请、多头跑、多次跑、审批标准不统一、“体外循环”转变为由“两中心”提供“一表申请、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联审联批”。
在黔东南州高新区企业之家,按照“园区事、园区办,就近办、便利办”的目标,已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1027件,均已全部办结。
工作人员在为企业办理业务。(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供图)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个细枝末节处的改革推动。
2024年,凯里市作为全省4个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已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现在,办理“水电气网”再也不需要跑多个窗口、填多份材料,只需在“水电气网”联办窗口就能办理相关业务,实现“一次办结”。
贴心的“打包服务”,不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也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和成本。目前,全州16个县(市)政务大厅共进驻水、电、气、网企业67家,服务人员39名,设置服务窗口69个,组建联合踏勘、验收服务队伍261人,全州累计办理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业务939件,办理时限从75个工作日减少到30个工作日,递交材料从12份减少到4份,跑动次数从5次减少到1次,办理环节从15个减少到3个。
在黔东南州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群众办理业务。(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供图)
黔东南州通过对政策分类、政策服务查询、申报功能、政策服务一体机终端适配、政策推送等功能进行改造,有效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匹配精准度。
目前已完成“贵商易”本地化改造及部署,覆盖全州16个县市“智慧政务”终端,企业可通过“贵商易”黔东南专区网站、政务服务一体机进行申报。该平台已进驻市场主体16.55万户,累计上架惠企政策180份、政策服务事项9927项,企业申报政策服务办理8143户次,让“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不再难,有力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
剑河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帮助群众在手机线上操作业务办理。(杨婷 摄)
优化营商环境,黔东南州上下积极行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锦屏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一企一码”创建工作,解决企业在办理各项事务时,需要穿梭于多个部门,提交重复材料,办事流程烦琐的问题,以及对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了解不及时、不全面,政企沟通不畅问题。
目前,已完成20家企业“一企一码”创建工作,收集化解企业诉求120条,成功帮助360余名群众找到工作岗位。该做法已被省委改革办纳入2024年“一县一试点”改革试点。
群众在企业之家办理业务。(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供图)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剑河县把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搬到线上政务“直播间”,率先在全省创新推出“政务+直播”云端服务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通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搭建“政务直播间”,探索打造“线上服务型政府”,把“政务直播”建设成为政民沟通“连心桥”、社情民意“直通车”,群众诉求的“网络绿色通道”。
目前,已开播69期,讲解涉及50个部门、600余个高频事项,累计观看量达50万余人次,回复群众咨询问题6530余个。
参保缴费时间从3小时锐减至10分钟,资料报送减少60%以上,表证单书压缩66%,诉求反馈周期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部门无差别服务量减少97%……这是台江县率先在全省创新推行“数据赋能+减量优服”社保费服务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台江县利用黔东南州税务局搭建的社保费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多维度提炼不同缴费人群特征,精确满足各类参保人员的服务需求,实现社保缴纳更便捷与高效。
剑河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人员正在给群众办理业务。(杨婷 摄)
除此之外,黔东南州积极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提质增效。聚焦辖区劳务输出主要城市和粤港澳来黔东南州投资企业输入地,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积极探索开展粤黔政务服务事项全域“跨省通办”试点工作。
黔东南州结合近年来115.2万外出务工人员在广东省主要流向城市,切实推动就近办、异地办服务,黔东南州纳入与广州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政务服务事项全域“跨省通办”试点地区。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居住、婚育、出行、生产经营等800余项事项列入“跨省通办”事项,形成粤黔政务服务事项全域“跨省通办”服务事项清单,让更多事项实现异地可办。
同时,科学设置“跨省通办”窗口推动服务前移,在试点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同步设置异地“跨省通办窗口”,规范服务标准,配备设备设施,提供综合受理。截至2024年10月,黔东南州和下辖16个县市依托各级政务服大厅综合受理窗口叠加“跨省通办”服务,设置“粤港澳跨省通办窗口”,让服务更精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才能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正成为黔东南州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接下来,黔东南州将持续聚焦企业群众需求,不断增强锻造营商环境的“真本领”,创新优化,贴心服务,推动黔东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壮“势”扬。(记者 戴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