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北的乌江之滨,正月十五的月光洒满德江县城,玉溪河畔瞬间化作沸腾的海洋。千百支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亮如白昼,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数百条彩龙昂首游弋在沸腾的人潮里——这便是传承上百年的德江火龙习俗,一场以火为墨、以龙为笔的民俗画卷正徐徐铺展。
炸龙活动从正月十五中午开始,持续至晚上八点半。土家男儿赤膊上阵,迎着劈啪作响的炮竹,舞动彩龙在人潮中游弋,一路鞭炮声震天动地。彩龙绕行德江县城主城区,尤以董家水井街道最为热闹,熙熙攘攘,节目精彩纷呈。
图为舞龙队在董家水井十字街道炸龙。
图为花灯节目表演。
这条被当地人称为“龙脉”的街道,曾是一条静默的居民巷道。自2005年和2021年德江火龙习俗活动先后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德江的土家儿女将惊险的传统祭祀演绎成全民狂欢。龙灯所到之处,数万民众手持竹筒花炮,将绚丽的焰火泼向翻腾的龙身,炸得越欢,寓意越吉。如今,这火树银花的盛景,正点燃街头巷尾的商机。
在城南董家水井经营烟酒商行的魏月芬,正忙碌于自家新布置的“炸龙补给站”。这位戴着口罩的中年妇女,一边将成捆的烟花搬上货架,一边在收银台前忙碌。“今年准备了100盒防护口罩、2000支手持烟花。”她抹了把额头的汗珠,店铺玻璃上倒映着近处街道上翻腾的龙影。“现在游客可比龙灯还多哩!”
魏月芬正在整理货架。
“祖辈舞龙是为驱邪纳福,如今我们‘炸’出的可是致富路。”魏月芬笑着说,“我这个店面虽小,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基本靠它了,逢年过节,收益比平时翻三倍”。鞭炮声、烟花声在小店门口的十字路口此起彼伏,红彤彤的灯笼映得柜台发亮。
这份红火有实实在在的“账本”佐证——据悉,2024年元宵期间,德江县涌入的60万游客不仅让老街的石板路磨得发亮,更催生出4.08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在这种节日消费热点,德江烟草分公司化身“店铺经营向导”,以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一店一策,提前为魏月芬这样的小店调整经营策略,帮助零售客户增加收益,在小店吆喝出“最有味道的烟火气”。
暮色渐浓,当最后一条“火龙”在焰火中化为星雨,无人机在夜空中流转生辉。魏月芬清点着当天的流水单,电子支付提示音与远处未散的鼓点奇妙共振,店铺门前的鞭炮碎屑在空着飞舞着,随着振兴的火药味钻进每一个小小的店铺,让祖传的火龙,炸出了新时代的致富通途。(田陈坤 吴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