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20 14:35:59
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字体:

  贵州,山川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发展奇迹。江苏,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产业兴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前沿阵地。新春伊始,贵州与江苏携手实施“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在毕节市、六盘水市、遵义市等地举办系列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涵盖机电、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就业协作之旅,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

  强化顶层设计,悉心搭建两地群众“连心桥”。2024年,贵州省与江苏省签署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详细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任务分工,构建起了一个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作推进体系。其中,特别将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两地协作的关键内容。为了切实做好此次“红石榴就业行动”相关工作,两地民宗部门积极主动开展联系对接,抢抓各族群众春节回家团圆这一有利契机,纷纷深入企业、社区(村寨),详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意向。通过扎实开展宣传动员,认真完善工作方案,努力搭建起民族地区开展劳务输出的桥梁。赫章县民宗局局长苏跃芬表示:“‘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是落实《协议》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整个行动有谋划、有安排、有落实。我们还积极协调解决了部分外出务工各族群众的车费问题,帮助他们轻松实现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切换,效果特别好。”

  激发基层活力,全力推动招聘活动高效开展。为加速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七星关区、赫章县、盘州市、水城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的民宗部门迅速行动,组成专项工作组,深入各重点乡镇、社区,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招聘活动宣传。通过灵活运用网站、电视台、小程序、公众号以及村寨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布招聘帖,积极动员各族群众参与到招聘活动中来,确保招聘信息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并抓住这次难得的就业机会。在“红石榴就业行动”招聘会现场,扬州市的企业代表们热情地向现场群众详细介绍了各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具体的用工需求、薪资待遇以及食宿保障等信息,真诚地欢迎贵州各族群众前往江苏就业。江苏竣业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刘亚芬表示:“我们公司即将开设新的流水线,目前用工需求比较大。贵州员工的吃苦耐劳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非常希望能在这次招聘中多招揽一些优秀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有效破解企业“用工荒”。此次红石榴行动期间,两地民宗部门牵线搭桥,毕节市职业技术学院、水城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汽车技师学院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工作意向。毕节市职业技术学院、水城区职业技术学院可推荐学生赴江苏汽车技师学院就读,实施联合培养,江苏汽车技师学院将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制“订单式”教学方案,实施全方位培养,让贵州各族学生能够“进得去”优秀企业,相互间能够“融得好”,最终能够“留得下”,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也为江苏企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有效破解企业“用工荒”。扬州市江都区的亚威股份、嵘泰股份、江淮轻型汽车等企业代表在交流中表示:“将积极支持订单式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让更多贵州学子走进江都优质企业,实现多方共赢。”

  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在招聘会现场,众多求职者与用工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场面十分火热。这种将招聘服务直接送到社区的模式,打破了过去各族群众外出务工时主要依赖“同村、同寨、同族、同姓”相互介绍、结伴而行的单一路径,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可以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据了解,此次系列招聘活动共提供约650 个用工岗位,平均月薪可达到7000元左右,参加招聘的务工人员超2000人。除依法依规为员工缴纳“五险”外,用工企业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生活关怀上也十分用心,例如提供夫妻房、协助解决孩子就近入学就读等问题,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接下来,两地民宗部门将继续跟进,持续关注后续情况,积极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增进团结、互帮互助、互嵌发展,让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在各族群众同心同向同行中璀璨绽放。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