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平:以纯粹的心讲一个红色故事-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25 10:17:08
来源:动静新闻

张淑平:以纯粹的心讲一个红色故事

字体:

  一个山西人,因为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只身来到贵州,她不是“影视人”,却投资数千万拍摄了一部红色电影。和电影剧情一样,她创作这部电影三年的经历,也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制片人张淑平和演员牛犇在石矸困牛山红军英雄纪念碑拍摄现场。

  张淑平,电影《浴血困牛山》总出品人、总制片人。因这部电影,她和贵州结下了深厚的缘份,近期她入选了2024“天下贵州人”年度影响力人物。

剧组人员。

  电影《浴血困牛山》再现了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在贵州石阡发生的一段真实历史。90多年前,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800多人,为了保护军团主力突围,他们主动诱敌,将敌人牵制在石阡县困牛山浴血奋战。敌人久攻不下、急于求胜,遂裹挟当地老百姓当人肉盾牌步步逼近,危急时刻100多名红军战士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毅然选择集体跳崖。

查看拍摄情况。

  “英雄壮举感天动地!再过不到10年,整整一个世纪就要过去,把英雄的故事拍成电影意义重大。”张淑平告诉记者,拍摄《浴血困牛山》的初衷就是希望以光影再现的方式,还原震撼人心的困牛山千古壮举。

演出场景。

  起点发生在4年前,张淑平无意中看到红军长征在贵州石阡困牛山时,红军战士为了保护老百姓跳崖牺牲的报道。就像当年听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一样,这个故事让出生在部队,长在军人家庭的她心头猛地一震,于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专程赶往困牛山。

演出场景。

  “‘爷爷在世时,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一定会带我们到困牛山祭奠红军。爷爷总说,跳崖牺牲的红军,很多还是娃娃,也不知他们家在哪里,我们就把他们当作亲人,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听到当地老百姓的这些话我落泪了。”张淑平回忆,当时,困牛山群众还向她说出了一个朴素的心愿,希望将困牛山红军的故事拍成电影,让这段记忆代代相传。在困牛山的纪念碑下,从没有影视经历的张淑平说:“我来做!”

演出场景。

  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红色记忆,主要人物、重要细节都要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张淑平做了许多功课,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拜访了多位军史专家,并且请到权威的军史作家、八一厂原厂长柳建伟创作剧本。在很多人看来,第一次涉足影视圈,第一次深入贵州,并且在九十多年前的战场遗址上实景拍摄太过冒险。“我觉得做电影,特别是红色题材的电影,要秉持一颗纯粹的心。”张淑平说,把每个阶段的事做到极致,因为这不单单是拍一部电影,而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纪念。

演出场景。

  用纯粹的心做纯粹的事,故事一开始就有了美好的邂逅。电影开拍前,张淑平一次次深入贵州的偏远山村选景,她不仅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还对这片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贵州的山有多深,村庄有多远,路就有多长!”和以往相对落后的标签不同,如今的贵州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令张淑平印象深刻,也感到新时代来之不易。

  拍摄期间,贵州多雨多雾的天气,复杂的地理环境,给上千人的剧组和大规模的装备进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张淑平没想到的是,不少群众自告奋勇争当志愿者,不要一分报酬,热心为剧组提供各项协助,甚至剧组工作人员到一些小餐馆吃饭时,石迁老百姓也坚决不收钱。“没有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助力,我们不可能顺利地完成拍摄,创作出首部以困牛山战斗为题材的电影。”张淑平饶有感触地说。

剧组向英雄致敬。

  历经三年时间创作,这部由张淑平出品,柳建伟编剧,赵建平执导,牛犇、王俊东、寇振海、卢海华、陆怡璇、刘芳毓、赵中华等联合主演的电影《浴血困牛山》于2024年12月开始点映。

  演员卢海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在演田海青团长牺牲的场景时,离英雄的坟墓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一直到演完都浑身颤抖,脑海中反复出现一句台词“只要有人记得,我们就永远活着”。

  眼下,张淑平带着团队奔波于全国大中城市,以及军队、高校开展巡演。她说,预计再过2个月,这部电影将在全国公映。(陈思思)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