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讲解员培训侧记-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25 16:50:21
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讲解员培训侧记

字体: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携手贵州民族报社、贵州民报传媒有限公司于2月17日至2月21日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讲解员培训。此次培训不仅丰富了学员们的知识储备,还加深了大家大力宣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情。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殿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而讲解员,就是这座殿堂里的文化使者,每一次讲解,都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每一次与观众的交流,都是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希望大家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去挖掘、去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在结业仪式上,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主任、馆长刘国玉如是说。

  知识赋能:开启文化认知新征程

  培训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贵州历史文化概述”“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实践”等多个主题,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课程。

  在“贵州历史文化概述”的课堂上,历史学家范同寿化身“时光引路人”,带领学员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贵州历史文化的全貌。“贵州从来就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从范同寿口中说出,瞬间点燃了学员们的激情。通过讲解,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贵州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省。

  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解读课程中,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教授孙洁深入剖析其内涵与重要意义。学员们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共同的目标,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建了和谐包容的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不仅是贵州的宝贵财富,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作为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我们要把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群众中去,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宣传形式,让基层群众也能深入认识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受到贵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起文化自信,深刻领悟‘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来自贵阳市南明区五里冲街道中园社区的网格员王亦侠对今后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规划。

  使命在肩:担当文化传播新使命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担当文化传播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作用,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的责任。”来自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冯颖婕将目光聚焦在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身上。她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会以少先队活动为抓手,通过讲故事、实践体验等方式,深化少年儿童“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活动实践过程当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线工作者,讲解员们在这场培训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纷纷立志要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

  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的王荟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责任。作为讲解员,我们站在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有义务、有责任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成长蜕变:展现专业讲解新风貌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是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故事的关键。此次培训,从多个维度对学员进行全方位培养,为提升讲解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杨红艳说,本次培训中,还精心设计了科学发声、礼仪仪态训练及讲解语言设计等课程。

  科学发声训练课上,学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运用声音节奏、语调和力度的技巧。礼仪仪态训练同样给学员们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在这里,学员们学会了以自信、亲切的姿态面对观众,通过真诚的眼神交流、温暖的微笑和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传递友好和专业。

  “这次培训班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还特别邀请了业界知名老师授课。在理论学习阶段,学员们汲取知识养分、受益匪浅;在实践环节,学员们积极将所学运用到展厅讲解和社交活动中,及时检验学习成果。这种学用结合的方式,使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主题展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主任(副馆长)马丽亚介绍。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