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黔西南州与惠州市从“快、实、稳”三方面精准发力,念好人才帮扶“三字经”,持续深化两地干部人才互动交流,全面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更快的节奏促进干部人才交流。注重选优配强队伍,扎实做好党政干部轮换,持续加强专技人才交流,为深化协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援。
2024年惠州市新选派23名政治素质好、思维眼界宽、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同第一批20名选派干部轮换交接,接续为黔西南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进步贡献智慧力量。黔西南州同步选派12名党政干部赴惠州市科技局和区(县)发改、工信、农业农村、园区管理服务等相关岗位学习取经,选派人数较上年增长33.33%。并且,两地互派交流专技人才748人,持续加强专技人才交流。其中向晴隆、册亨、望谟三个国家重点帮扶县选派165名专技人才,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方式积极植入惠州市学科学术建设发展新理念,助推黔西南教育医疗固本培元。
以更实的措施推动人才帮扶。活用干部人才力量,强化智志双扶,推动协作工作“帮到点子上,扶在关键处”。
落实好关心关爱措施,切实做好干部人才服务保障,为激发挂职干部人才履职创新,推进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吃下“定心丸”。加强人才动态管理,加强建章立制,以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推动角色转变和守岗履责,切实让帮扶干部人才把心安下来、把根扎下来,全面融入工作并发挥好智库作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将培训作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围绕政治理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组织实施东西部协作党政干部和专技人才培训522期,培训学员46000余人次,形成“东部带、西部学”浓厚素质培训氛围,帮助黔西南基层干部不断拓宽思路眼界,厘清发展目标,自觉增强练就过硬本领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的意志决心,进而推动两地工作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以更稳的步伐推动协作全面发展。切实将人才作为协作主力军“用在刀刃上”,加快“四项行动”落实,推动两地协作协议任务全面圆满完成,部分指标实现稳中有增。
稳步推进劳务协作提升行动。通过大力实施劳务技能培训、加强区域劳务品牌建设、援建车间拉动就近就业、“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稳岗就业、提升劳务转移组织化程度等拓宽输送路径,惠州市帮助黔西南州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4.179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3839万人。
稳步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行动。重点发展茶叶、蔬菜(菜心)、肉牛、薏仁米等特色产业,以补齐产业链条上中下游环节为目标,积极落实协作项目资金支持,同步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持续开展“粤企入黔”行动,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90个,围绕共建园区建设引导入驻企业68家。
稳步推进产业集群打造行动。持续巩固提升黔西南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成果,同步引导因地制宜探索打造县域协作产业集群,以惠州-黔西南州共建工业产业园为平台,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首位产业,加快制订“四个一”(一个实施方案、一个集群规划、一份项目清单、一份政策清单)指导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将我州建设成为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重要支撑。
稳步推进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依托产销衔接展会拉动、“直采直供”基地建设、特色品牌培育打造等方式,着力赋能电商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和提升品牌价值,有效促进“黔货出山达海”,惠州市采购、帮助销售黔西南州农副产品27.65亿元。(记者 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