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69亿元,总量、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28 10:42:45
来源:松桃县委宣传部

松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69亿元,总量、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

字体:

  近日,从松桃县政府工作报告获悉,松桃县2024年全力稳增长、防风险、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工业支撑更加有力。经济总量稳稳突破两百亿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69亿元,同比增长5.5%,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二,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取得十三年来最好排位成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二、第一,德康农牧、铁骑力士饲料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九龙湖治理成效被列为全省唯一正面典型案例,锰渣“焙烧法”试产成功,锰污染治理成效获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制约瓶颈一一破除。

  投资消费更加强劲。新增入库项目90个,到位资金42.78亿元,争资争项成效居全市第一。盘石大坪土、永龙溪风电场和易地后扶暨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4%,居全市第三。“黔货出山”销售额4.32亿元,居全市第二。

  农业体系更加完善。三产结构为21.01:21.36:57.63,一产降、二产上、三产升,实现由“三一二”向“三二一”可喜转变。以锰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玩具、饲料加工等制造业为支撑的工业格局逐渐形成,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三产呈现多元化发展。生猪养殖居全省第一,家禽养殖居全省第二、全市首位。“强村富民+微工厂”就业帮扶经验被《贵州日报》《贵州改革》刊载推广。

  文旅融合更加紧密。文旅产业全面落子布局,硬件软招齐上阵。完成石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红石海景区进场公路、潜龙洞景区越洞下山公路基本建成。启动梵净山环线(松桃段)道路提升工程,桃花源至寨英、乌罗隧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行“景区一票通”畅玩机制,促进景区景点协同发展。成功引进2家企业开发红石海、响水洞和边城旅游资源。苗王城、潜龙洞、大峡谷等景区业态不断丰富。桃花源村列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松桃苗绣”成功申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卤鸭、傩戏等12个项目入列省级非遗名录。《飞龙刀技》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绝技类一等奖。

  城乡面貌更加靓丽。落实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6%,居全市第一。新增入库建筑业企业4家,完成房地产项目银行“白名单”授信13个。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6%,居全市第一。“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获省通报表扬,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改革成效更加凸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质效不断提升。“高效办理一件事”件件惠民,“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更加便捷。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行动,整合组建国有企业6家,有序推进市场化、实体化转型。以资源引资、用情感招商,招引项目33个,总投资46.76亿元,新增到位资金35.41亿元,同比增长51.25%,居全市第一。“客货邮”试点县成果获省级认可,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全覆盖。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事业,民生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88%。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613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369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87人次,落实就业补贴 5664.58万元。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74.93%,省外务工人员总量保持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居全市第三、第二,消防救援工作考核成效居全市第二。

  过去一年,县政府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审计督察等工作,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0件、政协提案114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形象不断彰显。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国家安全、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联等事业展现新气象。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