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遵义市多措并举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28 18:48:54
来源:遵义日报

遵义市多措并举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字体:

春潮涌动沃野间

——我市多措并举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2月23日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市迅速响应,结合本地实际,以“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化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线,锚定农业现代化目标,多措并举推动文件精神落地落实落细,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文件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市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通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举措,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2025年,全市计划完成粮、油产量分别为237万吨、25万吨,同步加强肉菜蛋奶等农产品稳产保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政策兜底,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

  “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文件提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如何稳脱贫促增收,织密防返贫“保障网”仍是重中之重。我市坚持“四个不摘”,强化就业和产业帮扶,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围绕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应基地目标,我市聚焦“2+5+N”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在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领域补短板,力争年内新增绿色食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150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70%;通过科技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广新品种、智能农机装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将提升至58%以上;将竹产业与林下经济作为新增长点,计划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40亿元、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150亿元,助力生态资源向“绿色财富”转化。

  围绕乡村软、硬环境建设,文件以“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要求,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根据文件相关要求和部署,我市统筹推进县域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供水、供气管网向城郊乡村延伸,“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湄潭、凤冈等5县(市)争创全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城乡交通“血脉”更畅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逐步向乡村覆盖,电网、充电桩等设施加速布局,让城乡资源流动更高效。

  我市还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今年计划打造一类示范村(社区)100个以上,消除三类薄弱村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同步发力,通过“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村容村貌焕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推进移风易俗,构建和谐乡村新风尚。

  生态治理方面,我市紧盯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速“无废城市”建设,打造“两山”转化样板。年内计划实施营造林40万亩、治理石漠化1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7%以上,推动绿色转型见实效,守护绿水青山“金招牌”。

  新征程上,我市将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奋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石影)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