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双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海关总署批复后,近日,贵阳海关一行来到贵州双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调研,了解前期基础建设情况,并就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提出相应要求,为下一步验收、投运提前做好准备。
贵州双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位于龙洞堡国际机场东南侧,由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简称“经济区”)平台公司贵州双龙航空港口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是贵州省对外开放重要功能平台——贵州“一局四中心”五大核心项目(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跨境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国际货运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之一。按照《保税物流中心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要求,保税物流中心((B型)自批准设立之日起,须在1年内完成建设,建设完毕后,再由贵阳海关会同财政部贵州监管局等部门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局审核,验收结果审核通过,即可开展相关业务。
为完善航空口岸功能,早在获批前,经济区就已超前谋划,提前完成了保税物流中心查验平台以及4个保税仓库的主体建设,并通过了消防验收。其中,4个保税仓库,一个保税仓有8500余平方米,含冷库1600余平方米(为进口水果和冰鲜产品企业做准备),另外两个保税仓分别有10000余平方米,第四个保税仓有5000平方米,总计有3万余平方米。
目前,经济区正按照海关的验收标准,对项目基础设施进行验收整改并提升改造,并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力争让其于今年年底前通过验收并投运。作为贵州“一局四中心”的核心项目之一,贵州双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投运后,企业可依托空港优越地理优势,就近完成货物集散和分拨转运,可极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助力“黔货出海”和国际贸易双向联动,为贵州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贵州“一局四中心”各项功能的完善,也意味贵州和重庆、成都等西南地区城市一样,有了一个功能完备的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水平也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贵州地处西南腹地,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拓展航空口岸功能、提高货物通关能力,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大途径。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省“1+9”对外开放创新平台之一,经济区是贵州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全省开放带动的重要窗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选择。
近年来,经济区紧紧依托贵州唯一4E级空港,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完善开放口岸功能,拓宽对外开放通道,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搭平台、畅通道、促经贸,在省、市以及经济区、民航产业集团等各方努力下,2023年12月,贵州“一局四中心”开通了贵州首条国际货机航线(贵阳至加尔各答),随后又开通3条国际货运航线。
2024年,这4条国际货运航线总计执飞396架次,累计进出港货物6027.73吨,货值16.20亿元,其中进港1710.03吨,货值1.14亿元,出港4317.7吨,货值15.06亿元,经济区高水平开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并具备进境水果、进境冰鲜水产品等4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已成贵州功能最齐全的口岸。后续,经济区还拟开通更多国际货运航线,届时将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贵阳的国际货运航线通达全球,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经此进入国内。继贵州“一局四中心”国际货运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综合服务中心投用后,国际跨境中心也将于近期投运,贵州双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将是其最后一个投运项目。届时,贵州“一局四中心”五大核心项目全部投用后,将大大弥补贵州空港口岸功能不全的历史短板,实现“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物流成本,助推黔货出山,黔货出海,拉动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内陆城市进一步开放的一个新样板。(麦成林 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