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线晕染着晨雾的淡蓝,深山丛林间,蓝莓植株正吮吸着天地精华悄然生长。碧玉般的枝叶丛中,颗颗蓝莓宛若星辰坠落,为黔岭翠谷平添一抹神秘的浪漫。贵阳银行麻江支行工作人员杨春燕和她的同事与蓝莓的故事,开始于春天。
麻江县,这颗镶嵌在清水江畔的“黔中蓝宝石”,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温润的气候、微酸性的土壤与纯净的水源,共同编织成蓝莓生长的“优生区”,这里种植的蓝莓味道清香,酸甜适中,肉质细嫩。自1999年首株蓝莓苗在此扎根,通过20余年精心培育,终使蓝莓蜕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的“致富金果”,成为麻江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前,8.7万余亩蓝莓基地如蓝色海洋漫过重重山峦,年产3.99万吨的浆果不仅创造了8.05亿元的经济产值,更为3万多位村民铺设了一条年均增收逾万元的致富快车道。
春分时节的清晨,细雨如酥。麻江蓝莓即将迎来丰收季。杨春燕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三江示范基地开展贷后走访,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智能化温控系统精准调控着蓝莓的成熟密码。当山野间的蓝莓尚蜷缩在花苞中沉睡,这些科技孕育的精灵已褪去青涩,渐次披上宝石蓝的外衣。村民们弓着腰在垄间除草,沾着泥点的脸庞写满对丰收的期许,他们深知,这凝结着汗水与希望的劳作,即将化作枝头沉甸甸的收获。
麻江蓝莓三江示范基地负责人毛绿化带领杨春燕参观着大棚,介绍着今年蓝莓的生长状况。看着一簇簇闪烁着诱人光泽的蓝莓,杨春燕笑着说:“马上就要到你们最忙的时候了。看上去收成不错啊。”
“现在处于膨果期,预计月底就开始大规模采摘。”提到今年蓝莓的收成,毛绿化喜笑颜开,他轻抚着沉甸甸的果串说:“多亏了贵阳银行的及时雨,让我们有底气搭建智能大棚,进行新品种的栽培和培育,宣威镇基地的新品种试种特别成功。”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犹如甘露滋润着这片蓝莓产业基地。贵阳银行主动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田野阡陌,以“快捷+高效”的服务方式,通过及时的信贷支持让企业和农户能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蓝莓种植和经营中,从育苗研发到冷链加工,从文旅融合到品牌建设,全流程注入金融动能。
当传统山地蓝莓仍在粗放生长时,麻江已构建起“智慧农业+金融赋能”的现代产业体系。蓝莓产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蒋明称感慨:“贵阳银行995万元的信贷支持不仅解了收购季的燃眉之急,更让我们有魄力拓展深加工产线,让麻江蓝莓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市场。”
“支持一个产业,影响一片区域,带动一方百姓”,助力麻江县在蓝莓产业链上不断深耕细作,是贵阳银行助力麻江蓝莓产业的初衷。
从蓝莓创意工坊的破茧成蝶,到农文旅融合示范园的华彩绽放,贵阳银行始终以优质金融服务,为蓝莓产业保驾护航,托举起当地群众的乡村振兴梦。
2017年,麻江县蓝莓创意工坊项目建设过程中,贵阳银行麻江支行向麻江县农文旅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放扶贫产业子基金6800万元,已催生出集观光采摘、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蓝莓庄园。村民们在家门口端起“旅游碗”,贫困户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共享产业红利,蓝莓枝头的硕果真正化作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截至目前,贵阳银行累计为麻江县蓝莓产业链提供了8281万元的资金支持。如今,麻江蓝莓已绘就“三产融合”的立体画卷。“春观花、夏尝果、秋赏叶、冬品酒”的定位,让这里春有花海漫山,夏有鲜果沁甜,秋有红叶染林,冬有佳酿醉人。这颗承载着希望与情怀的蓝色果实,在贵阳银行的金融助力下,正沿着“品种-品质-品牌”的升级路径,向更广阔的市场展翅翱翔。
山川葱郁,蓝莓飘香。春风拂过,蓝莓树枝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杨春燕和她的同事们与蓝莓的故事,正成为黔山秀水间贵阳银行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动人篇章之一。金融甘霖润泽产业沃土,乡村振兴的“莓好蓝图”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