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胜黄金,立足一个“早”。当下正值烤烟春耕备耕重要时节,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各烤烟种植基地,烟农们正抢抓农时,有序开展烟地翻耕工作。用于深翻、修边、起垄的大小型农用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发出“突突”的轰鸣,勾勒出一幅烟区春耕繁忙图景。
犁田机正在翻犁耙平烟地。(杨宁俊 摄)
近年来,岑巩县持续加大对乡村农业产业支持力度,紧扣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现代化发展,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整合烟农合作社农机设备、育苗棚等生产要素,让烤烟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助力春耕提速
“轰隆隆……隆隆……”岑巩县各乡镇烤烟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使用旋耕机进行土地翻犁。
“以前没有这些专业化的机械,加上对烟田翻耕了解不深,觉得费时费力还花钱,烟地的耕层做得薄,全靠后期肥料来促进烟叶生长。这几年在技术员的宣传和指导下,对翻耕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对烟地进行了机械化翻犁,病虫害少了,烟叶质量有了保证,收益也就增加了。”讲起烟地机械化翻犁,羊桥乡烟农戴庭树感慨道。
岑巩县羊桥乡烟农黄显清使用旋耕机进行土地翻犁。(车登辉 摄)
“机械化起垄作业,能够增加垄面的覆土厚度,进一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为烟苗根系发育提供理想环境,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这也是提高烟叶品质的关键生产措施之一。”烟技员熊明友边指导翻犁作业边介绍。
据了解,岑巩县结合烤烟生产实际,建立“烟草部门投入+合作社管理+烟农主体有偿使用”的烟用农机管护机制,减轻烟农负担,增加烟地翻犁覆盖面。目前,全县投入使用大型翻犁机械20余台,烟地翻犁深度加深,耙平用时缩短,大大提高了烟田翻犁质量、降低了劳动用工成本。
岑巩县天星乡力元村村民张银菊给烟地施撒微生物有机肥。(赵文武 摄)
巧用微生物有机肥,提升烟叶品质
“以前我觉得在田里撒有机肥没什么用,可是烟技员一直给我讲它的好处,从两年前我就开始用了,烟叶品质果然比以前的好多了。”客楼镇烟农陈明新满脸笑意,“这笔投入太值了,施撒有机肥烟草公司还有补贴,该用有机肥还是得用”。
“微生物有机肥能充当烟叶生长营养补给站,富含的各类元素能满足烟叶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烟技员吕恒孝边发放微生物有机肥边说,“长期使用微生物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能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的数量,减少病虫害,增强烟叶的抗逆性,从而提升烟叶品质”。
近年来,岑巩县积极响应绿色农业发展号召,大力推广微生物有机肥在烟叶种植中的应用,精准指导烟农科学使用,持续推进烟草种植的可持续发展。2025年,岑巩县计划使用微生物有机肥600吨,目前已发放400余吨,生物有机肥的搬运、施撒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预计带动600余人次就近务工,劳务增收达40余万元。
天马镇白岩坪村综合体建设。(杨豪 摄)
“烟+N”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烟农增收
“这块地去年种了菜薹,之前请工人来采收菜薹卖掉了,现在正在开展绿肥压青工作,给土增肥,用来种烤烟。”天马镇白岩村烟农杨宗文边操作旋耕机边说。
“这几年我们严格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采取‘烟+N’轮作、套作的方式,保障土地生产力,推动烤烟春耕备肥工作,实现了‘一田多种’和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烟技员杨亮介绍。
“我们积极推广‘烟+N’套种和轮作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让当地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金叶合作社社长陈仁建说。“我们积极创建白岩坪村烟区产业综合体,2024年被纳入省级产业综合体,规划年限3年,总体规划面积3000亩。”
据了解,岑巩县依托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烟+N”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坚持“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多方共赢”的发展思路,推动烟田多元利用,促进烟农多元增收。目前全县产业综合体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其中稳定烟叶种植面积达1600亩左右,发展“烟+N”绿色高效农业种植1400亩,亩均产值8500元以上。(汪锡兰 张雨默 杨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