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预警+柔性执法 筑牢非法营运“防火墙”
——高频次筛查结合教育引导,彰显执法为民理念
近日,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八支队针对高频次行驶高速公路的疑似非法营运车辆,创新推出“短信预警+联合执法”模式,通过柔性执法与严格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现了执法温度,又有效遏制了非法营运行为,为道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短信预警
联合执法
精准筛查,靶向发力。八支队依托高速公路卡口数据,结合投诉举报等多渠道信息,综合分析车辆运行规律,梳理出长期往返两地、高度疑似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清单。针对这些车辆,支队创新采用“定向短信提醒”方式,逐车发送警示信息,明确告知其违法行为后果,并立即停止经营行为,引导其依法取得营运许可。这种"非接触式"执法模式既能前置化解矛盾,避免路面执法可能引发的冲突,还能强化源头治理,促使潜在违法主体主动纠错。
教育为主,温情执法。在查处过程中,八支队始终贯彻“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理念。例如,在都匀西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时,执法人员发现乘客因爱人突然病重,主动用执法车辆送其赶往医院,以实际行动传递执法温度。类似案例中,八支队通过说理式执法模式,以案说法向司机和乘客普及非法营运的危害,如车辆未经安全检测、营运险缺失等风险,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深度。
联合执法,源头治理。短信预警后,八支队将按照年度运政工作计划中的“3+1”工作模式,主要针对通行频次仍然较高的车辆联合公安交警、属地交通执法等部门开展精准布控,采取设卡加流动稽查等方式强化执法检查力度,对相关车辆形成有效震慑。同时,八支队还通过普法宣传、白名单档案管理等措施,推动非法营运治理从“末端处罚”向“源头预防”转变。
防消结合,守护安全。八支队坚持“防消结合”原则,在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注重消除安全隐患。例如,对查获的非法营运车辆,除依法暂扣外,还通过安全评估和整改指导,帮助部分合规化转型;对乘客实施“应转尽转”,避免因执法导致滞留风险。这种“查处—教育—帮扶”闭环模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该执法模式通过科技赋能精准筛查、柔性执法温情引导、联合惩戒强化震慑,生动诠释了“执法为民、教育为主、防消结合”的理念。未来,八支队将继续优化执法手段,推动非法营运治理从“运动式整治”向“常态化长效化”升级,为群众出行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