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贵州,在黔南州平塘县中国天眼(FAST)观测基地内,科研人员正通过“天文大数据平台”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脉冲星信号。
距离基地200公里外的贵阳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电子大屏上跳动的数字见证着另一场变革——截至今年3月,我省已累计出台大数据领域地方性法规8部、政府规章4部,构建大数据产业制度框架,成为全国该领域立法数量最多、体系最完整的省份。
从“试验田”到“制度库”,我省用十年法治实践,为数字经济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时针回拨至2016年,当《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诞生时,数字经济在贵州尚处萌芽。彼时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员们常因数据权属不清、交易规则模糊而困扰。如今走进这座“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策源地”,区块链存证系统正为每笔交易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赋予的法定凭证,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产评估,从共享开放到流通交易,而地方立法构建起覆盖数据要素“聚、通、用”全周期的制度体系,如同为数字经济编织了一张精密的“法治网”。
立法创新在省市两级形成共振效应。省级层面,《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加快了政府数据汇聚、融通、应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则为“中国天眼”构筑起30公里半径的电磁波防护圈,护航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持续产出科学数据。贵阳市作为“主战场”,三年来通过《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等三部法规,实现全市90%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认。
法治力量正转化为发展动能。在遵义市,智慧辣椒云平台实时分析着200万亩辣椒基地的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已发展成为靠“智慧”种田,贵州地方立法确认的“数字资产”,已成为农户获取银行贷款的信用凭证。同时,以立法引领和推动贵州大数据加快发展,我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立法引领大数据产业发展,搭建大数据产业发展‘四梁八柱’”。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省人民政府制定《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2020年“贵阳市立法引领保障大数据产业发展”荣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贵阳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条例》3部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贵阳市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暂行办法》3部政府规章,有力助推了大数据产业应用发展,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起制度基石。
“从追赶到领跑,从跟跑到创制,贵州的立法实践印证,在数字经济这片‘新蓝海’中,法治既是压舱石,更是推进器。”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何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