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3/29 18:11:56
来源: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丹寨: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

字体:

  近年来,丹寨县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学校为载体,将独具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课后服务课堂,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成为传统文化的新生代传承人。

同学们正用蜂蜡绘制图案。杨雪摄

  在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的苗族蜡染工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手握蜡刀、蘸取蜂蜡,随着刀尖游走,美丽精致的图腾逐渐在织布上浮现。此外,学校还将染色原材料蓝靛草种进校园,将其作为“活态”教材,让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和学习蜡染制作全过程。

  黔东南州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学生刘梓淳说:“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蓝靛草原料的种植,直到最后的染晒工艺,我们都有全程的参与到学习到。在(学)蜡染过程中,我最向往的是上面古老的图案以及精湛的工艺,还有它所描绘的故事,都非常地吸引我们。”

  另一边,古法造纸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老师细致地为同学们讲解纸张的诞生历程及造纸的具体步骤。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用打好的纸浆塑造出雪人、小兔子等立体造型,并为作品涂上各自喜欢的颜色,很快,一个个生动逼真的纸浆作品就呈现在眼前。

  黔东南州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学生禹华榕说:“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做纸浆的过程,可以把纸浆捏成各种形状,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我感觉特别有意思,特别能锻炼人的耐心。”

  据了解,目前,全县各中小学已持续开设了包括芦笙舞、蜡染、刺绣、古法造纸等10余个民族文化浓厚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黔东南州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副校长吴春蕾说:“我校通过设立蜡染和古法造纸等社团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相关的技艺和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增强民族自信。”(潘蝶 杨雪)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