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要着力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努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最基础、最关键的还是发展乡村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立足生态及资源优势,做强“特色牌”,“皂福”万家一条“链”的背后,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振兴乡村产业、实现质量变革的有益实践。
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 朱满德
专家点评:长期以来,贵州省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茶、中药材、生态畜牧、特色林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大发展,同时山地农业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等加快融合,乡村三次产业呈现快速融合发展之势,以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要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等方面加快探索。
乡村产业振兴,也要处理好“依靠谁”和“为了谁”的关系。乡村产业振兴要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这就要求以“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链和价值链各主体共享产业的增值收益,让山地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农民和乡村。
特色产业助增收
过去,长在山上无人问津的野生皂角树,如今,已成为贵州省织金县作为主要产业发展的“摇钱树”。
“特色牌”做成大产业
织金县充分利用“织金皂角”被列为贵州省十大山地生态特色农产品以及皂角精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契机,引进浙江三多公司等企业,牵头实施全县皂角种植,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全县特色产业增长极。
入股分红实现增收。围绕产业发展,把皂角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县级统筹、乡镇引领、村级主抓,用好“全国最大皂角精集散地”名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和农户利用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目前,全县52.07万亩皂角覆盖带动全县25万人以上群众就业增收,其中巩固脱贫农户7.5万余人。
技术支撑实现增收。出台县级技术人员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考核办法,建立县有专家组、乡有林业站、村有技术员的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技术服务指导体系,目前,共下派干部100余人,开展技术服务2000余人次,实地解决皂角产业发展技术难题10个,开展讲习1000余次,开展现场培训200余次。
长短结合实现增收。林下套种银杏、南瓜、茶叶、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林下套种药用银杏2.8万亩、蔬菜2.5万亩,涉及33个联合社和339个村集体合作,惠及农户逾十万户。
产业链上能就业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皂角产业,有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优势。
群众在剥皂角
“剥皂角米就像剥瓜子一样,我们这上到七十岁,下到十岁,都可以来剥。”种植户钟甜甜说,“剥皂角米灵活方便、不受时间限制,平均下来每个月剥皂角米能增收近2000元钱”。
串门剥、带娃娃剥、吃喜酒也剥、放假回来的学生利用假期剥。当地群众“剥着籽、看着娃、挣着钱、养着家”过上了美好生活。
据了解,每年织金县皂角米加工企业付出人工费6000万元,带动全县6120户25000余名群众增收。
如今,织金县按照“一园、二圃、三基地”布局,建设皂角全产业链条生态产业文化园,皂福万家、沁心园等企业,围绕皂角的食药两用功效,积极推进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入合作,开展皂角植物胶、皂荚素、皂素、皂角粉、皂角米等深加工产品研发,推动皂角在食品、医疗、化工、日化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
销售打出“组合拳”
架好设备,调好灯光,织金县猫场镇皂角产业园里,“90后”姚技雨准备开始今天的网络销售直播了。他销售的香糯润口的“皂角米”,很受消费者欢迎。
企业带动销、商会促动销、对口帮扶助销、展会平台代销、搭建电商平台、开设网络直播......
织金县采取多部门联动促销售,制定《织金县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县皂角销售工作。
畅销的织金皂角米产品
目前,织金县年加工销售皂角米1000余吨,推出的皂角精、桃胶、雪燕“三宝”组合套装产品不仅畅销广东、福建等地,还远销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年销售产值达3亿元以上,覆盖带动2万余名群众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