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贵在有理》解锁“千年之变”密码: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的创新实践

2022-08-16 15:32:25  来源: 新华网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四区一高地”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让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稳步位于全国前列。历经十余年,以贵阳带动全省、以贵州辐射全国,贵州生态环境司法现状不仅创新践行着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更是我国司法改革历程的生动剪影。 

  贵州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李一丁

  专家点评:为了修复红枫湖饮用水源污染,2013年清镇市和贵阳市率先在全国设置两级生态环境司法专门机构专事生态环境案件审理,这是中国最早的生态环境司法样态、雏形。从此,我国开启运用司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事业、新格局和新篇章。近年来,以生态环境司法体制、机制和规则创新为依托,贵州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屡创佳绩。

乌江源百里画廊一景(5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制度加持:绿水青山“有保障”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贵州境内的第一大河,因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乌江曾被当地一些群众称为“污江”。乌江清,贵州兴!近年来,贵州打出系列治污组合拳,先后在赤水河、乌江流域实施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全省七大流域实施了河长制。2020年,乌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乌江治理是贵州铁腕治污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从2014年起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了“硬杠杠”。其中包括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集中管辖和处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案件。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贵州用大数据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2018年以来已对68名地区(部门)的领导干部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牢牢抓住责任追究,为领导干部戴上环保“紧箍咒”,给生态执法“镶牙”,将“生态问责”融入绿水青山之中。

游客在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游玩(2019年5月27日无人机拍摄)。

  机制创新:绿色生态“促提升”

  为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压实林长及相关部门依法治林管林责任,日前,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贵阳市贵安新区林长制办公室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林长+庭长”协作机制的意见》(后面简称《意见》),全面启动贵阳贵安“林长+庭长”行刑衔接工作协作机制。

  贵阳贵安“林长+庭长”工作协作机制属贵州省首例,《意见》指出,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贵阳市贵安新区林长制办公室联合成立协作机制领导小组,构建责任明晰、协同高效、打防结合、治理有力的林草资源保护机制。设立“林长+庭长”联络站,实行“双挂牌”,双方指定联络员,从强化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建立焦点问题会商机制、强化林长制履职保障、形成高效应急处置机制、深化涉林领域改革创新、建立生态司法宣传机制等六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

  通过全面实施“林长+庭长”协作机制,发挥生态资源审判法庭职能,着力打造司法服务嵌入林长制,将不断加强涉林生态环境领域“两法衔接”,形成林草资源保护合力,切实打通堵点难点,实现涉林案件的纠纷联调、数据共用、资源共享,有利于护航“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拓宽“林长+”工作机制,以“司法功能前置”“司法确认”为抓手,创新建立“林长+庭长”的工作协作机制,在守护林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贵阳市将切实加强两部门的沟通联系,各尽其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助力贵阳贵安林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6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赤水河峡谷风光。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立法助力:经济发展“有质量”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域聚集了包括贵州茅台集团在内的上千家酱香白酒企业。为保护好酱香酒赖以生产、存续和发展的独特环境,保障其品质传承,贵州启动《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近年来,赤水河经过生态治理,流域总体水质稳定在Ⅱ类水。立法调研组对酱香白酒生产原料、环境、工艺流程和酿造过程等进行调研考察,深入研究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立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近年来贵州在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将其以地方法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酱香酒生产环境的保护法、酱香酒产业发展的促进法、酱香酒产业准入与退出的责任法,为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此外,贵州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生态移民、光伏发电、碳汇交易等十大“生态扶贫”工程,助推30万以上贫困户、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目前,贵州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2%,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5%,绿水青山已经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这是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5月10日无人机拍摄)。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王雪松]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17254